伊藤信悟:中国僵尸企业的清理及其认真度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后的日本,也曾经常听到过“僵尸企业”这一词,近年来,在中国也开始频繁使用了。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尽管处于本应破产状态的企业,但由于靠政府补贴和金融机构的续贷而维持经营的企业。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这种企业专横跋扈,不但发生了过剩生产能力问题和过剩债务问题,而且,本应取胜的企业却处于竞争上不利的状态,导致今后总体经济生产率的下降,而难免陷于低增长的这一状况。


当然,中国政府也同样存在着这一危机感,对于“僵尸企业”问题并没有采取消极忽视的态度。例如,早在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提出的目标,就是要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但到2017年并末显著减少经营性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而且,还制定了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要清算多少家“僵尸企业”的这一数值目标。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