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湾无法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似已成定局,这可能诱发蔡英文两岸政策偏离中间路线,走向激进路线。是否通过审议中争执不断的公投法,将会是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框架的试金石。尽管台湾当局一再表示这将严重伤害两岸关系发展,影响台湾人民医疗权益及阻碍其善尽国际责任,也宣称将采取反制措施,大陆当局却指控台湾当局不接受“九二共识”及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宣称“责任在哪一方大家都很清楚”。此刻台湾内部独派势力正在集结,试图推动具有潜在台独意涵之政策。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投出政治震撼弹,鼓动支持者发动接力禁食行动,要求立法院在5月20日前通过公投法修正案。依据此论,有关台湾主权、台湾独立的公投案,可能突破鸟笼限制。蔡英文当局在520就职一周年,能否对大陆释放更大善意,填完答卷或共同答完新问卷,已面临内部与大陆双重压力。回顾2016年12月15日,台湾立法院初审通过公投法修正草案,民进党视此为重大优先法案,全党力拼在2017年年初院会会期早日完成三读通过。此举先前已引起大陆当局质疑,严正表态坚决反对以立法、修法等方式进行台独,或为台湾独立打开方便之门。民进党内温和务实政治势力考量两岸关系稳定,迟迟未加速审议,颇有拖延之势。然面对台湾参与WHA受挫导致关系丕变及恶化,中间温和力量可能再度噤若寒蝉,激进路线抬头。民进党首次执政时 ,大陆宣布与瑙鲁建交后,陈水扁宣布走向“一边一国论”及台湾正常国家运动。独派力量可能趁此机会加速推动公投法修正。潘朵拉盒子一打开,引发潜在政治风险。首先,激励独派势力提出具台独意涵政策。除日本核灾区食品入台与美国牛肉进口外,举凡国号、国旗、国歌、国父的变更及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两岸终止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议、领土变更、国家定位、两岸定位等,皆可能诉诸公投决定。这将冲击台湾内部省籍族群纷争、统独对立及国族认同,影响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框架。换言之,台湾内部蓝绿政党两岸政策,势必更加严重对立与冲突。其次,公民投票提供改变现状程序。当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查公投法修正草案,讨论重点包括“领土变更案之复决”是否纳入全国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先前国民党立委虽表示反对台独,但竟然表态支持领土变更纳入公投。一旦国民党这种“将计就计”策略 ,被独派力量反向操作,其政治后果不堪设想。未来若再修正纳入领土变更之复决,形同抛弃蔡英文所提维持现状底线的承诺。同时,也违背宣称遵循中华民国宪法、现行宪政体制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的承诺。再者,对台可能产生明显而立即危险。民进党内务实派忧心,“领土变更案之复决”是否纳入全国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以及两岸政治事务谈判事前、事后都需要经由公投决定。一旦完成立法不设公投审议委员会,形同对各项议题无法筛选,恐将成为执政之绊脚石。同时,从公投法的修订过程来说,民进党在变更领土案中的意图是“想要却不敢要”。若通过可能变更现状的公投法,恐怕台湾安全将陷入明显而立即的危险中。复次,激进政治主张恶化两岸关系发展。民进党处于在野时期,曾提“两岸政治事务协商前后都需要公投”“领土主权纳入公投范围”。然而执政后换位思考,改变了原来政治主张。2011年,蔡英文曾提出两岸政治事务谈判前后都需要公投承诺,党内务实派认为此时若重提既往激进政治主张,并无助于改善日益恶化的两岸关系。然而,大陆当局压制台湾国际活动空间,此适足以成为激进路线迫使蔡英文当局偏离维持现状的借口。最后,公投门槛下降恐徒增台湾社会纷扰。尽管目前有关领土变更案,并未纳入公投法修正案,然提案门槛大幅下降,敏感政治议题易闯关通过。公投提案人数由原总统选举人数的0.5%,降低为0.01%;连署人数从5%,降低为1.5%;通过门槛不再是投票人数需超过选举人数二分之一,同意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降低为四分之一。降低门槛易导致激进台独政策跃跃欲试,造成骨牌效应,徒增社会纷扰。衡诸于英国公投脱欧、苏格兰脱英案例,是否金马也可能仿效中华民国或台湾共和国,原住民族自决独立也可能发生。自台湾公投法实施后共有六案“全国性”公投,其中三项是陈水扁任内所促动,例如2004年“强化国防”与“对等谈判”公投;2008年“台湾入联合国”公投,此三案皆无法通过“双二一门槛”。若降为“同意票超过不同意票,同意票超过选举人数四分之一”,则前述三项公投案 ,皆将因门槛降低而全部通过。就此而论,相关涉及统独及两岸定位的公投,也可能因已完善技术化程序,反诱发激进台独主张鋌而走险。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