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云舟:谁来谱曲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

大约在四年前,中国出现一片网上贴文,有网友统计了歌手汪峰发行歌曲中的常见形容词、名词和动词,随机点选和串联起来,竟与本尊的作品如出一辙。

比方说,飞、自由、雨、埋、迷惘,串一串就成了“张开翅膀飞向自由,让雨水埋葬他的迷惘”,与汪峰的创作风格全然一致。当时网民的反应是“以后就不用愁创作,直接找一串数字(抽选)就好”;而我当时也想,要不是每首曲子的曲调和歌词都有那么大的相似之处,大概也不会被网民拿来调侃了。

在本地,国庆主题曲似乎成了染上“模板综合征”的“病例”。今年的主题曲《无与伦比新加坡!》(Because It's Singapore!)正式推出不到两周,就被知名博客mrbrown(实名李健敏)吐槽,不但曲调不够动人心弦,连歌词也欠缺新意。他还提问,国庆主题曲是不是一定得反复出现“Singapore”(新加坡)、“Home”(家)、“Dreams”(梦想)、“Harmony”(和谐)等字眼。

过去的主题曲未尝不也用过这些“关键词”,但当同样的词汇年复一年使用次数过盛,只是换了字句排法,这样的创作有何新意?至此我们不得不想想,国庆主题曲是不是也出现了用“汪峰即兴作词法”来拼凑歌词的弊病?如是,则这样的主题曲,歌词就算再“有板有眼”,真的就能体现爱国精神?真的就能反映国家的朝气?

诚然,博客为娱乐观众,难免会使用夸张手法,借以达到宣传作用和拉抬人气;mrbrown的视频发布18小时内有多达16万次点看,3000多个赞和近2300次分享,足以佐证。但不得不否认,今年主题曲恐怕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引起太大共鸣——YouTube上今年国庆主题曲的官方视频,点击“喜欢”的观众不到四成,而“不喜欢”的超过六成。对比2016年(87%喜欢)和2015年(62%喜欢)的受欢迎程度,实在相形见绌。

这里没有贬低创作人或选评人员的意思。甚至应该说,国庆主题曲没有达到预期的积极效果,是受连年需要新意这样不成文要求所导致的审美疲劳所影响。要有好词好曲,但同时还要比以往的主题曲更让人耳目一新,间中还得切合更难言表和凸显新意的爱国主题,只怕会顾此失彼,或落得两头不着岸的窘境。

但国庆主题曲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它能直接反映国民的创造力,也能捕捉国家在一个发展阶段的成就、抱负和精神面貌。写不出能引起共鸣的国庆歌曲,反映的恐怕是国民失去一种精神向往,或是对当下国家处境的麻木无感。

好歌不只是好词好曲,还要有魂。历届国庆庆典不乏至今仍朗朗上口、国人奉之为经典的主题曲。它们之所以为经典,不是因为它们年代够久远,而是因为这些曲子哪怕曲调再俗气、与这个年代格格不入,歌曲的精神却总能反映建国道路的点点滴滴,以及一路上国民性格的积累和塑造。

身为国民,我不奢望每年都能谱出像《家》或其他经典曲目那样的国庆主题曲,但也不希望看到国庆只是为了庆祝而庆祝的“例行公事”,国庆主题曲只是让人听过就忘(甚至吐槽)、没有更多附加价值的模板。国庆是喜庆的节日自然不假,但除了光鲜体面的歌舞升平,相信我们还能给自己很多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的空间。

(作者是本报记者 yznam@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