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玲玲:‘新四十’ 新学习

字体大小:

零距离

月前,国大陈爱丽丝和彼德寄宿型学院与人民协会属下乐龄学苑,首次推出三天两夜学习营, 让报读乐龄学苑课程的40多位年长者,有机会入住国大宿舍,与年轻人沟通交流。

这群年长学生和志愿负责这项活动的大学生,通过不同互动打成一片,结业典礼上还分组呈献温馨的演出。过后,听着一些年长学生在台上泛着泪光流露不舍发表感言时,相信那几天的跨代沟通交流,确实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年长年少间多了一份踏实的了解。

问学生可有从学习营发现了改变对年长者的刻板印象之处?他们都认为,年长者比他们想象中活跃许多,和年轻人其实没两样。他们滑手机、爱自拍、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游戏和活动,更在“营火会”上兴致勃勃地载歌载舞,精力和干劲不逊于年轻人。还有学生说,开始策划活动时,曾经担心多数年长者只会讲方言,却发觉他们大多通晓中英文,中文运用自如都比年轻人讲得好。在结业典礼上,我发现学生司仪开始称呼他们新交的年长朋友为“终身学习者”,可见三天的相处,已让他们开始意识到这群年长者有别于他们刻板印象中的年长者(senior),认为“终身学习者”的称呼会更贴近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活跃学习态度。

这次参加学习营的年长学生的年龄介于52岁到70多岁,平均60来岁,如果从“今日六十是新四十”——这个盛行欧美的新年龄观点来判定,大家都还是中年人。年长学生中有工作人士,必须请假参加营会,当中也有退休或长期在家的主妇。无论从事什么职位、是不是祖父母辈,他们对学习的投入让人折服。有一位曾任职银行的女士说,62岁退休后她先旅行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寻找合适的学习课程,每天依然好好整装出门,生活充实。另一位还在上班的近七旬女士,每个早上都到办公室做打扫的工作,之后利用剩余时间上不同课程。她笑着说,证书收集了许多,未来技能的津贴早已用尽。据悉,提供乐龄学习的课程种类众多,例如人协乐龄学苑的课程,仿如学院制度,完成一系列规定和选修课程,学员们就能领取毕业证书。

两周前受邀参与WINGS、一个旨在提高老年妇女能力的非营利组织十周年庆典的座谈会时,又见证了“新四十”们的学习热忱。他们愿意在周末起个大早认真出席专题讲座,过后近300名男女与会者踊跃参与不同小组,讨论关于活跃乐龄的机会和挑战。我观察的小组正好着重终身学习的课题,大家热切讨论,也举例分享个人的终身学习经验及收获。他们提出了不少中肯意见:民间机构和学府在提供实践老年学方面的课程仍有缺乏;登记学习课程的网站有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马来语和英语授课的课程不够,应该多提倡结合不同年龄层的课;未来技能的津贴不够用等。与会者多是退休专业人士,他们视退休时期为青春再循环的好时机,认真寻求“新人生”的生活意义。闲聊中他们表示希望除了学习,也能获得学以致用的机会,然而,现实中却面对社会对老龄的偏见而带来阻扰与挑战。

随着婴儿潮人口老化的步伐加快,年长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加上活跃乐龄和终身学习的积极推广,预计热爱学习的“新四十”将会越来越普遍。有关机构在大力展开终身学习课程之际,也应注意到符合本地多元化、不同工作经历、教育水平等年长人口的需求。如何摒除对老龄的偏见更是当务之急,积极营造更多让年轻人消除对年长者刻板印象的机会,或许值得尝试。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