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别把零工经济当借口

字体大小:

众声道

印象中外出打车十有八九遇到的是满腹牢骚的司机,最近碰到一个例外。

这名Grab司机20多岁,从理工学院毕业后放弃原本攻读的机械工程专业,跑去当德士司机。召车平台兴起后,他跳槽成为私召车司机。早期为了吸引司机加入,召车平台砸钱提供诱人的奖励,他每月能赚五六千元,如今这样的甜头越来越少,他的收入也缩水。尽管如此,这名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年轻人依然很满意这份工作。

“看看我那些读大学的同学,毕业后给公司打工,每天做超过12个钟头,回到家还要回电邮,辛辛苦苦才赚四五千元,还不如像我这样做自己的老板,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在家翘脚。”

科技急速发展,成就了一种新的就业模式——零工经济(gig economy),吸引不少人像这名司机那样加入职场“游击队”。驾车、送餐、接收包裹、家政服务等较简单的工作可以做零工,像财务总监这样复杂的工作也有零工。有研究预计,提供零工机会的数码平台到2025年,有望为全球贡献2%生产总值,创造7200万个就业岗位。

零工经济成为新生代的就业选择,一定程度上符合新的就业观。打零工的人不受上司所管,不用在乎公司的条条框框,还能同时打多份工。灵活的工作安排让人们实现传统工作岗位给不了的工作和生活平衡,这也吸引妇女和年长者加入,在面对老龄化挑战的经济体中,更是带来正面的效果。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零工经济是否会成为年轻一代“想做就做,不想做就翘脚”的借口?老实说,听到那名年轻司机得意地分享自己的零工经验,我是替他惋惜的。这么说并不是要贬低私召车的工作,但这名年轻人所获得的机械工程专业培训,很可能让他成为一名抢手的工程人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更大的经济贡献。

因为不喜欢朝九晚五而去打零工,本身无可厚非,但零工经济理应刺激人们发挥所长,并且根据劳动市场节奏,不断学习和掌握符合潮流的技能,再通过零工经济的各种平台,更有效地把知识、能力和经验转换成收益,为整个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然而人性好逸恶劳,如果零工经济不幸成为年轻人放弃自我挑战的借口,对整个社会将是一种损失。

同样地,零工经济也不应是政府停止创造良好就业机会的借口。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增长疲软,特别是欧美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面对失业率居高的局面。这期间刚好遇到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为临时工作的配对提供巨大便利。这在传统工作岗位之外创造了大量低门槛的工作机会,解决一些年轻人失业的燃眉之急。但一些专家质疑,零工是不是人们在疲弱就业环境下的无奈之选?

零工经济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无法提供稳定的收入,缺乏医疗和福利保障,零工的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未知数。此外,零工的命运往往掌握在平台经营者手中,好像Grab司机的收入,很大程度上被召车平台的游戏法则掌控。《纽约客》专栏作者海勒(Nathan Heller)就警告,零工赚的小钱为很多人提供现金流,但零工经济其实并未实现财富向下分配,而是将收入装进少数更高阶层人的口袋里。

零工经济来势汹汹,除了因为科技发展为服务的供需方提供更有效的对接,也在于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零工经济被很多人视为未来的主流,它的前景是否真如我们想象中那般光明,或许还是个未知数。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yangdx@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