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提高喂母乳率才是根本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奶粉经销“内幕”引发的争论,虽然刺激了大家的思考,但焦点过于聚集在奶粉身上,反而缺乏对本地妈妈为什么无法坚持喂母乳这一根本问题的探讨。

在我还没有生孩子之前,出于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医药信息,因此我一直深信哺母乳是最好的,甚至对那些无法坚持哺乳的说法半信半疑。毕竟,喂母乳是母亲的天职,还有什么会比给孩子最好的营养来得更重要?

不过,我想要喂全母乳的“雄心”却被现实浇灭,在孩子三个多月大时停止喂母乳,加入了奶粉妈妈的行列。

这个退而求其次的安排完全出于无奈,因此难免有些遗憾,直到现在也不时反省,当初如果再坚持一些,可能还能喂母乳喂得更久。

最近引起社会热议的婴儿奶粉涨价事件,曝露出婴儿奶粉高价背后的经济问题,比如“优质名牌”奶粉缺乏竞争、消费者容易受到品牌或宣传手段影响,而奶粉制造商为了树立品牌忠诚度,从医院下手砸大笔赞助费等等。

顺着这样的逻辑,在鼓励妈妈们喂母乳、减少对奶粉依赖的思考中,解决方案自然就朝向加强对父母宣导、减少奶粉厂商过度营销及渗透这两大方面。这包括:一、加强对奶粉广告和标签的限制,包括禁止商家以营养价值做出误导性宣传;二、加强宣导工作,传达母乳对婴儿最有益、婴幼儿的营养所需等资讯,及让消费者了解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等,让他们作出知情选择;三、鼓励还没有加入“爱婴医院”认证计划的私人医院也加入这项计划,一起推广哺乳,谢绝奶粉厂商赞助。

从政策层面来看待,这些措施能发挥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多少带有想要在短期看到效果的目的性。

可惜的是,奶粉经销“内幕”所引发的争论,虽然刺激了大家的思考,但焦点过于聚集在奶粉身上,反而缺乏对本地妈妈为什么无法坚持喂母乳这一根本问题的探讨。

比如,这场思考中最值得点出的悖论是加强宣导,这似乎是说父母对孩子需要怎样的营养还不够清楚。但事实上,年轻妈妈们清楚知道母乳好又不用花钱,选择奶粉很多时候是妥协。

保健促进局在2013年针对1500名母亲做的调查显示,有93%的母亲了解母乳最好,也有79%将此视为他们喂母乳的最大推动力,说明意识不够并非是主因。

追踪调查也发现,96%的母亲出院时还在喂母乳,50%是喂全母乳。孩子出生两个月后,喂母乳的只有80%,喂全母乳只有28%。半年后,喂母乳的有42%,喂全母乳的只有1%,“流失率”相当高。

也就是说,宝宝半岁内多数母亲就已经要依靠奶粉,但厂商遵循条例又不能给第一期(6个月以下)奶粉折扣,因此这段期间奶粉钱最多。之后孩子开始吃辅食,加上第二、三期奶粉较为便宜,而且不时有促销,家长们花在奶粉的开销反而少了。

调查也发现,放弃喂母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奶量不够(61%),其次是得回去上班(24%)还有宝宝吸吮得不好(18%)。受访母亲认为,如果她们获得足够支持,应该能哺乳更久。

这些年来,医院和职场对于提倡母乳已进步许多,比如在备产课程中不断灌输母乳资讯,不少公司也专辟母乳室,在公共场所喂母乳也越来越被接受。即使如此,实际经验仍让我意识到这当中的困难还不少。

比如,虽然在产后可以找医院的母乳顾问来现场指导,但我在周末分娩,只有一个母乳顾问上班,因此在出院前才匆匆见她几分钟。医院以前曾提供退休护士上门咨询的服务,但因为乏人问津,配对服务已中止。再加上刚生孩子后手忙脚乱,自己睡眠不足,无法达到每三个小时泵奶一次的理想频率,再加上面对家人担心宝宝喝母乳不饱的压力等等,看似很细的环节都足以让妈妈们举白旗。

因此,加强对奶粉营销的管制固然重要,但对于提高喂母乳率这一更大课题,还需要社会更多的支援和妈妈们不断的坚持,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对婴儿奶粉的依赖。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yangmeng@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