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全力主办“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之际,朝鲜悍然成功进行了第六次核试验。这是对中方的朝鲜半岛外交努力,以及国际社会严重关切半岛局势的公然蔑视与挑战,也标志着国际社会迄今的对朝政策已经失败。


反思过去政策的问题,寻找解决朝核问题的新思路,已成为国际社会当务之急。


首先,国际社会没有对朝鲜当局提供安全保证,导致了朝鲜的拥核动机。朝核问题的起因在于朝韩矛盾背后的朝美矛盾。美国拥有比朝鲜强大得多的常规军事力量与核武力量。因此,发展核武以保障自己的安全,成为朝鲜当局的现实选择。同时,朝鲜从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利比亚卡达菲政权等被美国颠覆的经历中,也清楚认识到,没有核武器的威慑,自己今后可能在某种情况下重蹈它们的覆辙。对朝鲜来说,是否拥有核武器,是关系其政权生死存亡的问题。


以往所有关于朝鲜问题的双边或多边会谈中(包括“六方会谈”),美国不肯承诺不对朝鲜动武,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国与俄罗斯)也没有对朝鲜提供安全保证,保障其免受美国军事打击。中方与朝鲜曾于1961年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现在继续有效,因此从理论上讲,中方仍对朝鲜担负安全保证义务。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朝渐行渐远,这一条约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这就导致朝鲜有很强烈的拥核自保动机。


其次,国际社会也没有对朝鲜施加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其放弃核武。美国虽然一直不承诺对朝鲜使用武力,也声明不允许朝鲜拥有核武器,但从未明确宣布如果朝鲜发展核武、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军事惩罚,也就是根本没有设置朝鲜发展核武会面临的“红线”。因此,这种军事警告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很强的实际威慑力。


同时,美国对朝鲜发展核武的军事威慑,受制于中国、俄国、韩国的反对。中方一贯强烈反对以军事手段解决朝核问题。俄罗斯也明确反对战争,韩国文在寅政府则声明美国发动战争必须取得韩国同意。所有这些,尤其是中方的强烈反战立场,相当于给朝鲜发展核武提供了保护伞与“免死金牌”,姑息、纵容了朝鲜的核试验,大大制约了美国对朝鲜发展核武的军事威慑效果。


朝核问题上的绥靖局面


国际社会在军事干预朝核问题上的矛盾与不一致,被朝鲜成功利用,造成了朝核问题上的绥靖局面,最终导致朝鲜成功拥核而不受军事惩罚。


中国政府曾提出“双轨并进”思路,即按照同步对等原则,并行推进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这一思路是没有任何军事威慑为后盾的和平谈判倡议,由于美国拒绝对朝提供安全承诺、朝鲜拒绝放弃核武,而中国又没有足够力量迫使双方接受,已经不可能取得成功。


根据上面对国际社会现有朝核政策存在问题的反思,本文提出如下解决朝核问题的“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新双轨制”思路。


一、“胡萝卜”:中方对朝鲜提供以“弃核”为条件的安全保证。从“六方会谈”的历史看,美国基于各种考虑,根本不会做出对朝安全保证,或者与朝鲜陷入“先解除核武、还是先提供安全保证”的僵局中。要打破这个僵局,中方可以,也应该介入,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由于,解除朝鲜核武装对中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从政治、军事意义上说,一个没有核武、对中国安全保护依赖程度较强的朝鲜,比一个拥核、行为不确定性很大的朝鲜,显然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第二,朝鲜国土狭小,核试验基地与核武器存放地点与中国边境太近,对中国东北三省的民众安全、生态以及振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从朝鲜的核投放能力及其与中国、美国的距离而言,朝鲜核武对中国的威胁甚至大于对美国的威胁。


既然如此,中方就可以,也应该在解决朝核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中方以前一直认为,朝核问题本质是朝美问题,中国只是作为中间人进行调解。中方应该修正这一认识,确立自己是朝核问题“利益攸关人”,而不仅仅是朝美关系“调解人”的身份。


基于此,中方完全可以代替美方,对朝鲜提出以“弃核”为条件的安全保证。中方履行这一保证,只需重申《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朝鲜弃核的条件上继续有效即可,并不增加什么实际成本。中方可以将此安全承诺作为朝核政策的“胡萝卜”,吸引朝鲜弃核。


二、“大棒”:美国对朝鲜“拥核”施加强大军事压力。仅有中方的安全保证这根“胡萝卜”,根本不足以吸引其弃核:从朝鲜角度来讲,自己拥核自保,比依赖他人的安全保证,显然要可靠得多。因此,在“胡萝卜”之外还必须辅以“大棒”威慑,才能最终促使朝鲜弃核。


如前所述,朝鲜核武对朝鲜是攸关政权存亡的核心问题,而不是一个可用经济利益来交换的筹码;而且,多数经济制裁措施,影响的主要是朝鲜普通民众而不是其领导人的生活。因此,经济制裁的“大棒”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朝鲜当局的拥核决心;遏制朝鲜拥核的唯一有效手段是武力威慑的“大棒”。


事态发展到今天的严重地步,朝核问题相关五方(中俄美日韩)应该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共同向朝鲜施加强大军事压力。具体而言,由于美方的军事实力特别是精确打击能力最强,而且朝鲜一旦报复、对美方的现实威胁最小(因美方距离朝鲜最远、防范能力也最强),因而,由美方单独出面进行武力威慑最为合理。其他各国可在军事措施上予以秘密配合。


中美同时软硬兼施


这里的关键有两点。第一,美国的武力威慑必须切实、有力,按实战要求进行,而非单纯恐吓。也就是说,如果朝鲜不能撤除核武,美国应该将这一威慑付诸实际行动。如何一举斩首其领导机构、摧毁其核设施、防范核泄漏与核失控等意外,都必须有严密部署。同时,既要向朝方清晰表达这一战略意图,又要在战术上确保战争的出其不意、一战而胜、一战而定。


第二,相关各方,特别是中方,不能对美方的武力威慑表示反对;相反地,中方应该明确向朝鲜表达严正立场:如果朝鲜拒不弃核,中方将单方面废止《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不再承诺对朝鲜的保护义务。


只有严格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对朝鲜产生强大威慑力,迫使其弃核。朝鲜领导人不傻、不疯,如果面临切实军事威慑,不弃核就是死路一条,绝不会跟人拼个同归于尽,相反会采取务实措施,走上谈判桌,接受“以放弃核武换取和平”(实际上是换取自己的稳定统治)的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论述,如果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国际社会可以考虑将中国对朝提供以“弃核”为条件的安全保证,作为朝核政策的“胡萝卜”;将美国对朝“拥核”施加强大军事压力,作为朝核政策的“大棒”。没有“胡萝卜”,朝鲜没有动机弃核;没有强有力的“大棒”,朝鲜没有压力弃核。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促使平壤放弃核武器。


上述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中美两国是否具有大国担当意识,能否密切配合。如果中美任何一方只打自己的算盘,不能统一认识,不能密切配合,履行自己的职责,朝核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其结果就是,我们不得不接受朝鲜拥核这一既成事实,学会与一个拥核的朝鲜打交道。而且,如果国际社会默认、接受朝鲜拥核,今后韩国、日本都可能发展核武器,东亚会成为核武火药桶,半岛与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局势都会大大恶化。


当然,也应该看到,朝鲜即使拥核,对韩美同盟的军事劣势依然很明显,主动发起战争、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的可能性很小。而且,现在虽然看不到任何朝鲜内部改革的迹象,但将来也许有一天,它会发动前苏联或中国那样的内部改革,变得更加理性,从而降低其核武器对外部的威胁。但无论如何,朝鲜拥核后,核武器扩散了,东亚与世界安全的总体不确定性增加了。


作者是中国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中方以前一直认为,朝核问题本质是朝美问题,中国只是作为中间人进行调解。中方应该修正这一认识,确立自己是朝核问题“利益攸关人”,而不仅仅是朝美关系“调解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