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钧:马国伊斯兰化欲罢不能

字体大小:

国际漫游

最近长堤彼岸的一连串事件显示,马来西亚的保守伊斯兰化已进入自动驾驶状态(autopilot),而且有加速向前趋势。

这一系列事件以“精酿啤酒节”遭禁开始,然后是数起歧视非穆斯林或极端保守事件,包括柔佛州和玻璃市州先后有两家自助洗衣店以“非穆斯林衣物不洁”为由,将非穆斯林顾客拒于门外;吉隆坡南部的万宜新镇(Bangi)一家霸级市场面对居民压力,停售酒精饮品;伊斯兰党执政的吉兰丹州一名30岁男子穿短裤去踢球,被宗教局官员开罚单,指他露出膝盖违反伊斯兰刑事法。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是,一名马来西亚男子在意大利罗马大清真寺附近,看到一对意大利情侣牵手接吻,朝他们大喊“不能在清真寺前接吻”,以卫道士之姿攻击他们。

事实上,这类事件不时上演。例如今年2月,联邦政府突然在全国各地取缔由猪鬃毛制成的刷子、毛笔等产品;2016年初,中港贺岁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海报,猪八戒“被消失”。

这些例子说明,马来西亚的宗教保守化趋势,并没有随着巫统和伊斯兰党的竞争趋缓而放缓。巫伊两党过去的白热化竞争,使得宗教进入国家体制,政教结合并制度化,形成一股不受政治控制的宗教力量,不断推进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化,使得社会日趋保守。

马来西亚伊斯兰化的滥觞,可追溯到前首相马哈迪时代。1980年以前,伊斯兰党(时称回教党)是一个伊斯兰信仰与马来民族主义相结合的政党,以便同强调马来民族主义的巫统有所区别。1970年代,执政吉兰丹州的伊党加入国阵,但遭到边缘化。伊党同巫统决裂,退出国阵,而且在1978年大选痛失丹州政权。

遭逢巨变的伊党出现改朝换代的声音。时任党主席阿斯里·慕达(Asri Muda)在1982年下台,保守派宗教司力量崛起。他们包括现任党主席哈迪阿旺、已故精神领袖聂阿兹等。此后伊党逐步走向保守化。

马哈迪1981年掌权后,开始了与伊党的竞争——谁才是马来穆斯林权利的维护者。巫统凭借执政优势,逐步在体制内建立各种宗教机构,例如1997年成立的伊斯兰发展局(JAKIM)。伊党在1990年夺得丹州政权后,在该州议会通过伊斯兰刑事法,但联邦政府以违宪为由,阻止伊党实施伊刑法。这种竞争旨在巩固它们在穆斯林心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宗教成了政治工具,其结果是政治、政府和政策宗教化。

过去30多年,马来西亚虽无政教结合之名,却行政教结合之实,包括推动国家行政伊斯兰化,以致马哈迪在2001年宣称马来西亚已是“伊斯兰国”。他的接班人阿都拉无力扭转这种局面,只能说马来西亚“既不是神权国,也不是世俗国”;现任首相纳吉也表示马来西亚不是世俗国。

如今,巫统与伊党暗中结盟,“谁才是马来穆斯林权利的维护者”这种竞争理应趋缓,但现实并非如此。不论巫伊是否还大力推动伊斯兰化,政教合一已经完成,伊斯兰化进入自动驾驶状态,无须踩油门已可自行前进。

事实上,宗教依然被利用为政治工具。缅甸罗兴亚危机广受世界关注,纳吉积极为罗兴亚人权利发声,甚至不惜得罪翁山淑枝。这本是好事,但观察家认为,纳吉此举具有政治目的,包括转移国内视线和树立自身的穆斯林领导人地位。

如今看来,似乎只有苏丹能让伊斯兰化缓一缓,因为苏丹是伊斯兰事务的领袖。不过,君主立宪制下的苏丹是否有能力扭转马来西亚进一步保守化的势头,情况显然并不乐观。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nghk@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