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医疗费上涨的供需问题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跟许多国家不同,新加坡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医疗和服务水平可说是并驾齐驱,国人看病时,无论是到政府的综合诊疗所或公共医院,或是去看私人医生,大致上都能获得高水准的治疗;所有医生的医疗行为也都受医药理事会监督。


但说到医疗费,尤其是涉及比较昂贵的手术费,私人和公共领域对于成本控制就出现了两种景观。在公共医院,国人支付医药费主要是通过S+3M,也就是政府津贴(Subsidy)、保健储蓄(Medisave)、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和保健基金(Medifund)来支付。政府也利用政策干预,从控制收费和保险赔付的“双控机制”加以制约,比如医生的手术费由医院统一定价,以及终身健保主要赔付公共医院B2和C级病房津贴后的收费。


从供需的角度,这确保医疗服务的供应方不会漫天开价,需求这方不会因为抱着“反正有保险理赔”的心态,要求或接受过度的诊断治疗。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