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文在寅上台后,对其前任朴槿惠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前总统卢武铉的平衡外交政策。他一方面继续重视韩美关系,另一方面又力图修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他前不久结束的对中国访问,可视为迈向其新“新平衡外交”的重要一步。 这种“新平衡外交”与李明博、朴槿惠等的平衡外交还是有差异的。然而,文在寅的“新平衡外交”推行并不很顺利。 韩国有些媒体或许夸大了这位总统访华期间北京方面的“待慢”和“无礼”,不过东道主确实对此次访问并未表现出很大热情,其主要原因之一,应该是萨德问题至今仍未像中国所期望的那样得到解决。文在寅并不想在韩国撤销(或全面冻结)萨德部署,以此寻求彻底与中国改善关系,因为这势必对韩美同盟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朴槿惠在任期间推动的萨德部署,成为文在寅很难弃置的政治-军事遗产。然而,萨德摆放在韩美、韩中关系的“天平”上,本身就属于影响平衡的重要因素。文在寅企图让中国在搁置萨德问题的前提下,同意改善与韩国的关系,尽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完全成功。中韩关系确实有所转暖,但以后的发展未必很顺利。 文在寅将来真正能实行的外交,或许是不很平衡的“半平衡外交”,其间难免出现摇摆。这位韩国现总统在当前东北亚局势下,若欲游刃有余地实现大国外交中的平衡,恐怕是一厢情愿,尤其考虑到中美关系有恶化的可能。 另外,即便韩国通过努力推行“新平衡外交”能修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此纠正朴槿惠执政末期的“外交失衡”,但这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究竟会有多大益处?答案是相当有限。 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有自己的战略考虑,即便美国施加强大压力,也不愿彻底断绝与朝鲜的经济关系。它会摆出制裁朝鲜的姿态(甚至越来越强硬的姿态),但却仍是与朝鲜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国家,甚至可视为支撑朝鲜较为脆弱经济的最重要外部力量。 迄今为止,美国的施压尚不足以使中国彻底改变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韩国推行“新平衡外交”更不会使其做出重大改变。在萨德问题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中国迁就韩国要求的可能性更低。可以认为,文在寅企图通过其“新平衡外交”,使得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更多配合韩国与美国,恐怕也是一厢情愿。 文在寅的“新平衡外交”还涉及俄罗斯、日本甚至东盟(亚细安)、欧盟,这样他的外交看似比其前任更“多元化”。不过,将与东盟、欧盟的关系置于“新平衡外交”的框架内(而不仅限于美、中、日、俄平衡外交),实质意义究竟有多大,尚需观察。 出于种种原因,东盟与欧盟对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影响较为有限(尽管它们能在制裁朝鲜等问题上与韩国合作)。文在寅即便不将东盟、欧盟置于其“新平衡外交”框架内,也几乎不影响韩国发展与它们的关系。他若以为这种更多元化的“新平衡外交”会更有助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等,恐怕也不无一厢情愿的成分。 对于中等国家(或小国)而言,外交上应周旋大国之间,力求保持灵活性。而在大国间实行特定平衡外交,有利于其尽可能保持灵活性,这对维护本国利益有积极作用。文在寅政府欲推行“新平衡外交”,有其合理性乃至必然性。在朝鲜核问题以及萨德问题恶化前,韩国方面推行平衡外交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难度实在很高。 因此,文在寅政府以后还需不断在外交上做出努力,尤其考虑到不仅中韩关系尚有未克服的障碍,美韩关系也不无龃龉,在此姑且不提韩国与“新平衡外交”框架内其他方面(尤其日本)发展关系所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是历史学博士,旅加学者)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