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 近日关于两岸的话题又起,《联合早报》先有邓聿文的《北京2020或武统台湾》,后有李东海的《“武统台湾”并非必然但有偶然》,两篇文章从各自角度分析了武统台湾的可能性,相信也代表了中国大陆大多数人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看法,笔者不做评判。 但针对李东海文章中的一段话,笔者觉得有必要与作者商榷。 李东海文章的倒数第三段这样表述:“两岸民众越交流,越觉得对方很熟悉,但也会更加坚持己方的价值观。两岸民众观点不同,归根结底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发展轨迹不同所造成的。在又一轮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台湾如果再缺席,两岸重归统一的难度将加大。这也正证明了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只有两岸共同参与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来,才可能建立一致的价值观,从而为统一做好准备。” 如果两岸要统一,建立一致的价值观确实是重要的准备,笔者也赞同。但是,如何建立一致的价值观,李东海给出的途径是台湾参与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来,对此,笔者并不赞同。 台湾是一个民主社会,追求普世价值,自由、民主、法治、人权都是基本要素,如同空气和水,缺一不可。大陆虽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也有自由、民主、法治,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很多违反这些价值观的案例,比如,去年底宣判的“李明哲”案件。 李明哲是台湾非政府组织的一员,因为在社交媒体上与中国大陆人士探讨了历史和台湾民主,就被大陆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在台湾人民看来,言论自由是基本人权,而且也写进了中国大陆自己的宪法,因为言论而被投入监狱,让他们感觉仿佛回到了过去国民党统治的戒严时期。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也称,这一事件“严重伤害两岸关系,尤其挑战台湾人民对于民主自由的坚持与想象。”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国际人权组织,也对此判决表达了失望和遗憾。 笔者10年间去过台湾本岛三次,分别是2008年、2012年、2017年。其中2012年1月去观摩台湾大选,当时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以较大优势胜过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不料短短四年后,2016年台湾大选,国民党已经风光不再,蔡英文当选毫无悬念。 2017年9月,本人在台北参加“总统直选、民主台湾”学术研讨会,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委刘义周指出,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认同感近年来日渐转弱,尤其在2016年最年轻的首投族中,认同者只有15.5%,这是国民党急剧弱化的重大指标。同一年,民众对民进党的认同大幅度成长,从全体的四分之一增加到超过全体的三分之一,取代了国民党成为台湾第一大党。 针对政党认同问题,根据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民调数据,民众对国民党的认同感近年来日渐转弱,2012年之前的国民党,拥有全部选民二到三成甚至以上的基本认同者。2016年大选与2012年大选时相比,国民党认同者流失了超过四成,从36.4%降为20.0%。另一个问题是原有的支持者出走,2016年与2012年相比,传统支持者大幅滑落约14个百分点,这是国民党弱化的另一重大指标。 台湾统派何以沦落至此?照理说,据不完全统计,台湾有上百万的青壮人口在对岸经商就业,每年对大陆享有上千亿美元的顺差,为何无法通过代议系统表现出相应的影响力?笔者认为,除了台湾的民意演化,另外的主要因素是中共对台系统的疏懒僵化,思想保守。 去年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中,多了一个会讲闽南语的党代表卢丽安,但卢丽安的功能仅止于门面,她及夫婿与台湾的连结,甚至比海外台侨都不如。国台办若以为只要给台湾予经济上的利益,就能帮国民党争取选票,这实在是极其幼稚的想法,和中联办在香港问题上犯的错误如出一辙。 台湾年轻人除了关心经济外,更重要的还是价值观是否相同。以前对大陆略有好感的蓝营年轻人,到大陆参观之后,发现与大陆人的价值观差距甚大,回台湾之后会改投绿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两岸的统一,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领土统一,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一致。台湾经过三次政党轮替,目前已经建立比较成熟的民主体制,而且是华人社会唯一可以一人一票选举领导人的地方,证明中国人并不是不适合民主。 只有大陆真正把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普世价值落到实处,让台湾人民感到明显的善意,而不是单纯地以金钱替代,才可能建立相同的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是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 两岸的统一,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领土统一,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一致。台湾经过三次政党轮替,目前已经建立比较成熟的民主体制,而且是华人社会唯一可以一人一票选举领导人的地方,证明中国人并不是不适合搞民主。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