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云:反思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职能

字体大小:

谷歌子公司“深度思维”开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高手,再次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很多资讯科技领军人物如李开复、比尔·盖茨、马云等,在不同场合都提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以及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李开复认为,未来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马云指出,未来30年,人们将会一天工作四小时,一周工作四天;盖茨认为,人工智能将最终构成一个现实的威胁,但在此之前会使人类的生活更轻松。

一时之间,未来可能被取代的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教师这一职业是其中之一。有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教师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也有人认为不会,但教学方式、内容等须改变,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说到底,这一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教师职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

2017年6月,李开复在北京一场围绕人工智能颠覆教育的对话会上指出,考察学生成绩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未来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来负责,但是学生的“软”实力如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承压能力、挑战自我的欲望、求知欲等,则仍须由教师来考察。

2017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力、责任心和热爱生活的能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盛群力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加速教师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

看到这些教育界领袖对于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和教师职能的探讨,我不禁想起了公元802年,也就是1216年前,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他学生李蟠的一篇论说文《师说》。

韩愈在文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人生道理,“受业”即教授学业。韩愈在这里所指的“业”,是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我们也可以将“业”理解为书本知识。“解惑”即解答疑难问题,疑难问题既可以理解为书本上的疑难知识,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困惑。

对于教师三大职能的论述,韩愈把“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受业”和“解惑”都与此有关。“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的《师说》旨在抨击当时的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但是,他关于“教师”职能的阐述,直到今天依然适用,包括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今天,上述教育界领袖所谓的培养学生“软”实力,培养学生思辨力、责任心和热爱生活的能力,还有教师从“育分”向“育人”转变,不正是《师说》中的“传道”吗?“传道”才是为人师者的首要任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师的职能变成只是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只是帮助学生考到高分,即所谓的“育分”。看来,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曲解了人们对于教师职能的理解。

幸好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冲击着人们对教师职能的不断思考。希望教师借助人工智能,将“传道”视为基本任务,重点在于“育人”,而不是“育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