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临委内瑞拉200年来最严重危机之一的马杜罗(Nicolas Maduro)总统5月24日表示,反对派所提今年内就他应否留任举行公投并不可行。次日“美洲国家组织”(OAS)秘书长阿尔马格罗(Luis Almagro)在公开信中直言“拒绝让人民投票,拒绝让他们作出决定的可能性,将令你成为西半球中许多小独裁者之一。”5月31日该组织表示,将对委内瑞拉采取行动以维护区域内的民主。他能使用的工具是“民主条款”(Democratic Charter)。鉴于上世纪70、80年代拉美陆续出现的军事独裁政权,乃至1992年秘鲁前总统藤森谦也(Alberto Fujimori)悍然关闭国会完成“自为政变”(self-coup),美洲国家组织于2001年9月11日通过“民主条款”,规定如果超过三分之二的会员国认定非法中断民主程序的国家将被停止会籍。同年4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美洲峰会期间,酝酿多时的“民主条款”曾引发同情古巴者激烈示威抗议,因为唯有遵守民主条款的国家才能享有自由贸易的权益,亦即民主成为加入自由贸易区的先决条件,自此拉美特别是南美国家和美国渐行渐远。2015年4月厄瓜多尔总统柯雷雅(Rafael Correa)严词抨击“美洲国家组织长期以来一直是北美利益的囚徒”,因此“民主条款”需要改革。5月31日阿尔马格罗表示委内瑞拉的民主秩序遭逢重大转变,呼吁6月下旬在多明尼加召开的美洲国家组织年度会议就此情势进行表决。然而就在同一天,近30个组织在“西半球事务协会”(Council on Hemispheric Affairs, 简称COHA)主导的联名公开信中,对阿尔马格罗表达强烈抗议。6月4日在哈瓦纳举行的“加勒比国家组织”(AEC)峰会,也在联合公报中反对对委内瑞拉动用“民主条款”,并主张透过“南美国家联盟”(UNASUR )的协商机制解决危机。以下探讨“民主条款”引发争议的三个案例。洪都拉斯政变事件 2009年6月28日洪都拉斯政变的导火索是前总统赛拉亚(Jose Manuel Zelaya)不顾最高选举法院和最高法院反对,执意举办修宪公投为自己连任铺路。事发之前几年修宪公投被全球威权政府玩得风生水起,在拉美多国屡屡得逞,但在洪都拉斯却遭遇了护宪力量的集体反击。赛拉亚于2006年1月就任总统,任期四年。根据1982年通过的洪都拉斯宪法,总统必须卸任十年后才能再次参选。该宪法第239条甚至规定,任何寻求修宪及延长任期的总统将自动失去总统职位。 因此赛拉亚违宪在先被同僚罢黜并不奇怪,美国官方也一直拒绝将事件称为“政变”。面对外界抨击,身为代理总统的前国会议长米契列地(Roberto Micheletti)坚持临时政府合法、合宪,最高法院则宣布赛拉亚因涉及多项弊案,如返国将被逮捕并面对法律审判。政变发生后,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都威胁要对洪都拉斯临时政府实施贸易制裁,美洲开发银行、欧盟、世界银行及美国国际开发总署等均暂停对洪都拉斯提供援助。在古巴、委内瑞拉等指责美国插手政变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表示“这种政变非法,如果不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将为军队制造政权更迭提供可怕的先例。”因此出现“极权的卡斯楚、假民主的查韦斯和奥巴马站在一起”的现象。稍后洪都拉斯因政变遭“美洲国家组织”取销会籍,《经济学人》讥讽“没有人预想到洪都拉斯居然会成为拉美外交和奥巴马向邻国展现善意的坟场。”巴拉圭总统快速被弹劾下台2012年初巴拉圭前总统鲁戈(Fernando Lugo)因处置农地纠纷不当,稍后导致至少17名员警与无地农民在冲突中丧生。6月22日参院45议员仅四人反对弹劾,鲁戈黯然下台。鲁戈并不是本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第一位任期未满而下台的民选总统,如2005年厄瓜多尔前总统古提雷斯(Lucio E. Gutierrez)因滥权独裁遭到国会罢黜后逃至巴西使馆寻求庇护,又如玻利维亚前总统梅萨(Carlos Meza Gisbert)也在同年因无法解决国际与国内对天然气所有权之争议下台。值得探讨的是鲁戈下台的后续影响。委内瑞拉于2006年申请加入南方共同市场,四个会员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都表示同意,前三国议会虽陆续通过接受委内瑞拉,但巴拉圭国会因部分右派议员杯葛未能通过。巴拉圭国会“快速弹劾”并罢黜民选总统鲁戈后,南共市其他三国认为议会破坏民主机制,决定中止巴拉圭南共市成员国资格,委内瑞拉因此得于2012年7月31日正式成为南共市第五个会员国。巴西总统政权岌岌可危为了表达谢意,委内瑞拉在加入南共市的当天,就与巴西签订采购支线飞机合约总额为2.7亿美元。2006年4月委内瑞拉因秘鲁和哥伦比亚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宣布退出安第斯共同体(由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智利等南美洲国家组成的关税同盟),六年后得以加入南共市应可视为摆脱美国霸权的延续,但也大幅放慢了南共市经贸整合的步调。今年4月17日巴西众议院经过长达六小时的投票后,以367票赞成、137票反对的悬殊比数通过对罗塞夫总统展开弹劾,罗塞夫抨击本案是“本世纪最大的法律和政治诈欺”,并表示将上诉。4月22日罗塞夫在出席联合国175国代表签署《巴黎协议》大会发言中,更表示“如果她所认定的民主程序遭中断将向南方共同市场上诉”,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她指出“过去的政变使用机枪、坦克,今天只需扳倒宪法”,她指的是国会对她进行的弹劾案。身为巴西史上首位女总统为何要“家丑外扬”呢?因为直到演讲前所有对她涉贪的指控仍属“查无实据”,罗塞夫当然心有未甘,问题是罗塞夫如果最后因参议院通过弹劾案而下台,她非常可能向南共市上诉,巴西因此恐被南共市停权。6月23日举行的美洲国家组织年会将决定深陷政经泥淖的马杜罗,还能苟延残喘到何时。值得一提的是一向标榜“外交不干涉内政”的中国,因自2005年以来累计借给委内瑞拉650亿美元,且已展延了用石油销售担保的债务偿还计划,但终于耐不住性子派出非官方特使与委内瑞拉反对派会谈,希望马杜罗的继任者能承认积欠中国的债务。《金融时报》的观察挺正确的,“套在卡拉卡斯社会党政府脖子上的外交绞索越来越紧”。作者是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国贸系教授兼拉丁美洲经贸研究中心主任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