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白:二线城市为何疯狂“抢人”?

字体大小:

白话文

一场近乎疯狂的“抢人大战”,正在中国的二线城市之间上演:先是武汉推出了“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接着成都推出“蓉漂计划”,各地纷纷跟进,济南出台“人才新政30条”,重庆出台“黄金10条”,南京宣布40岁以下本科学历可以落户,西安走得最远,甚至允许在校生凭学生证落户。一时间,大学生和技术人才成了香饽饽,有人甚至患上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该去哪里好了”。

中国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了《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到,继续落实一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上述二线城市的人才新政,既与发改委的通知精神相呼应,也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从人才的供给方面看,一线城市的趋近饱和,变相为二线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可用之才。近年来,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昂、落户困难,使得“逃离北上广”成为白领圈子里的热门话题,但是家乡小城镇落后的产业结构、复杂的人际关系,又让逃回去的人才没有用武之地。这时候,兼具发展潜力和生活质量的众多“新一线”、二线城市,成为年轻白领的心仪之地。对于大学生来说同样如此,北上广深的房价和户籍门槛让人望而却步,有调查显示,杭州、苏州、成都等二线城市已越来越受到应届毕业生的青睐。

从人才的需求方面看,随着产业升级转型,二线城市对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杭州的电子商务、成都的游戏软件等,都是智力密集型的新兴产业。由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传统的低端加工制造已经难以为继,老龄化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负担,补充高质量的新鲜血液势在必行。二线城市的人才新政,不仅为自身的产业升级和长远繁荣积累资本,也有助于新的区域中心形成,带动周边发展。从全国的角度看,也可以避免人力资源过度向一线城市集中,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城镇化建设。

这一波“抢人大战”也引发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各地吸引人才的办法里,住房政策都是标配。郑州、西安等城市给予本科生购房补贴,武汉更传出“大学生八折购房”的消息,引来对政府干预市场的质疑。有分析认为,在眼下中国严控楼市的环境中,用补贴的方式吸引落户者购房,看起来更像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定向限购松绑。在遏制投机炒房的大前提下,二线城市的新政优先满足前来落户人才的住房刚需,也有利于当地房产市场的正常发展,缓解政府压力,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做法。只不过,这样的“定向松绑”方式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又会带来怎样的后续影响,还有待观察。

另外,城市能不能“消化”这些新来的年轻人,也是个问题。西安推出新政短短三天,迁入户口就多达1.5万人,而去年全年的落户总量才20万人。更有甚者,一些三线城市也加入到抢人大军中来。人是过来了,然后呢?落户也好,买房也好,并不能代表年轻人扎下根来,对他们来说,还是要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每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同,发展状况也不同,如果一窝蜂地引进了大批人才,其中很多却无法顺利就业,或者只能从事与他们能力不符的低端工作,那将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长远看也留不住人。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这句电影台词的正确性,早已无需怀疑。对于长期受户籍政策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的中国来说,二线城市间这轮“抢人大战”带来的正面效应值得期待。毕竟,人才的正确使用和自由流动,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保证。二线城市的崛起,新兴产业的繁荣,将推动中国进入一个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发展轨道。但是,招人易、用人难,城市必须做好准备,让人才安心发展、有所作为,而不是盲目地抢人头。否则,一时的热闹带来不了长远的繁荣,年轻人如果过得不如意,将来还是可以再“用脚投票”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