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点 自由席 simtw@sph.com.sg “习朱会”确定5月4日举行。前有历史性的“胡连会”十周年纪念研讨会做暖场,后有2016年台湾总统选举登场,这场国共政治大戏让人既期待又困惑。 期待,在“胡连会”十年奠定的基础上,“习朱会”如何承前启后,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和两岸关系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创新思路?困惑,如果真的不选总统,那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跑北京去和习近平见面做什么? 自连战2005年登陆与胡锦涛进行历史性握手之后,国共领导人见面已非惊天动地的大事。十年来,国共两党主席共会面三次,除2005年4月的“胡连会”外,其余两次分别是2008年5月和2009年5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两次“胡吴会”。此后,由于台湾总统马英九兼任国民党党主席,其“总统”职衔太敏感,国共领导人会面由国民党荣誉主席上阵。 相隔十年,“习朱会”和“胡连会”的时空背景已大不同。2005年,国民党在野,但“胡连会”为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打下基础,所达成的国共“五点愿景”在国民党第十七次党代会上被列入政策纲领。2015年,国民党虽然执政,但气势上更像是准备沦为在野的政党,连民调与蔡英文拉得最近的朱立伦都放言不选总统。 如果说马英九将一手好牌给打坏了,那朱立伦现在只能把一手烂牌给打好。这位国民党明星政治人物被媒体形容为“政治精算师”,他拥有纽约大学会计学博士,选或不选,与习近平见或不见、谈些什么,风险多大,他肯定已掂量一番。“习朱会”的剧本怎么写,他要怎么表演才能恰如其分,既可向台湾内部交代,又能让北京满意,实实在在考验他的能耐。 “习朱会”之后,从5月4日到16日国民党总统参选人提名领表的最后一天,朱立伦有近两周时间可以好好掌握台湾民意和舆论风向,判断北京之行是让他“黄袍加身”,还是被打成“红帽扣顶”?政治人物都懂得说话的艺术,如果决定不选,那自是“个人意愿”坚持到底,将以党主席身份全力辅选最合适的人选;如果决定参选,那当然是“民意”大过天,蓝营上下一起拱,只好非我莫属。 “习朱会”也将是中共检视朱立伦的两岸政策主张的一次机会。国民党多次批评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空泛模糊,但朱立伦的两岸政策宣示又何曾积极明确过?他的政治历练以市政为主,较少涉足两岸事务,从竞选立法委员开始步入政坛,担任过桃园县县长、行政院副院长,现任新北市市长。 立场亲绿的台湾新社会智库称,朱立伦在2000年7月质询时任行政院长唐飞时,曾提出“一个虚拟的中国”主张,认为对于“未来的一个中国”,“可能从虚拟的‘一个中国’开始做起”,“政治界讲邦联、联邦,企业界讲虚拟策略联盟,这就是很好的一个方向,也许有一天可以走向实质的‘一个中国’”。如果确定参选,朱立伦势必需要向台湾内部阐明,“虚拟一中”、“实质一中”是什么概念,他要怎么把两岸从“虚拟一中”带到“实质一中”? 站在中共的立场,“习朱会”除了给朱立伦加持外,想必也希望借此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党对党沟通平台,为国民党2016年可能丢失政权的两岸形势打好预防针、补补维他命。如果2016年民进党上台,即便国台办与陆委会、海协海基两会的交流冷却,国共仍可通过党对党平台互动,形成遏制民进党台独倾向及避免两岸关系走向对立的一股制衡力量。 国共同日宣布“习朱会”将登场,意味着“五四”剧本基本写好。双方将讨论什么议题,对外宣示什么立场,是否宣布新的国共愿景,想必也大致协商好。 习近平料将重申“四个坚定不移”、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反对台独的立场,推动两岸青年等各领域交流、既向台湾民众柔性喊话,也逼迫蔡英文直视“九二共识”。至于朱立伦,台湾媒体报道称,他将就“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进行阐述,提出深化九二共识内涵的主张,触及经济、科技、青年等方方面面的议题,也会对台湾未能成为亚投行创始会员交换意见。 在回顾“胡连会”十周年纪念研讨会上,大陆海协会顾问陈云林指出,“胡连会”提出的五项愿景,目前仅“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一项仍未如愿。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则指出,如何让两岸和平红利分配均衡、让所有台湾人民共享,是国民党与朱立伦关切的重点。显然,中共关注两岸仍未触及的政治协商,国民党则重视两岸交流的红利必须让台湾社会上下分享,加强对“三中一青”的重视,而非大财团独享。国共若发布新愿景,双方关切点有可能写入。 就标志性意义而言,“习朱会”料将难以超越当年破冰式的“胡连会”,两岸之间的主权矛盾短期内也不可能化解。面对台湾内部出现反中情绪、青年对两岸交流合作存疑虑等现象,“习朱会”最迫切的任务是确保两岸关系发展这张牌继续作为国民党的选举资产,而非贬值为选举包袱。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