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大女生设网站 抢救爸爸的语言

字体大小:

三南大女生发现,自己与身边的朋友,都不熟悉自己的方言与文化,决定抢救濒临灭亡的方言,设立“我的父语”网站,为网友准备福建、潮州与广东话的“应急包”,各提供50个常用短语。

陈宇昕/报道

熊俊华/摄影

三个南大学生新年前设立“我的父语”(www.myfathertongue.sg)网站,为网友准备福建、潮州与广东话的“应急包”(survival kit),各提供50个常用短语,包括“新年快乐”,希望年轻人可以现学现用,在这个农历新年以方言给长辈拜年。

请方言高手“献声”

佘依玲(25)、吴秀环(23岁)与林映纬(23岁)都是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四年级学生。更巧的是,三人的父亲都是潮州人,母亲则都是广东人。她们虽能说一点方言,但却发现自己与身边的朋友,都不熟悉自己的方言与文化背景,于是在策划毕业报告题目时,拟定“我的父语”计划,针对年轻人,抢救濒临灭亡的方言。

成长过程中,父母亲虽然以方言交谈,以方言与祖父母沟通,但面对孩子,选择的却是英语,方言离她们非常远。她们做了几个校园访问,考验同学的方言单词能力,剪成片子放上网,许多受访者不是不会说,就是容易害羞、“歹势”。对于本地华人美食到底源自哪里,受访者也都相当混淆。

三人跑了不少会馆和博物馆,搜集资料,也邀请三位方言高手“献声”,录制“应急包”。潮州和广东话方面,是两位老前辈,福建话则由一个21岁的女学生录制,林映纬说,那个女生正好在学福建话。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上网听一听。

新加坡人身份一部分

吴秀环说,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才发现,方言中许多字词不常用,有些字甚至打不出来,与华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同。

通过这次计划,三人学到了很多。

佘依玲认为本地人所说的方言,与中国原籍地说的方言不尽相同,这些都是新加坡人身份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为年轻一代做记录。

她说,现在许多人都热衷学习日文、韩文,那何不也学习方言?

“我的父语”计划上网后,网友大表赞赏,甚至有人主动接洽她们要成为义工,只是目前她们没有适当的平台可以招募义工,不过这些反馈让她们感到非常鼓舞。

计划将在4月结束,不过她们希望未来能有人接班,管理网站,扩展计划,继续激发其他族群朋友保留各自方言。

年轻人对方言持开放态度

在开始计划前,她们总以为年轻人对方言抱有粗俗之类的不好印象,但展开调查后,她们发现年轻人对方言持开放态度,甚至表达学习的欲望。因此她们希望通过网站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参加方言课程。

进觉福利协会(Viriya Community Services)设有一些方言班,三人成功接洽,协会提供师资,林映纬也报名上课。课程反应良好,吸引许多年轻人参与。她们也到校园主办方言工作坊。

2月1日至14日,她们也在面簿页面上呼吁网友以方言录制贺年短片,上载后打上hashtag #myfathertongue,便有机会赢取总值700元的奖品。

此外,她们也与牛车水原貌馆合作,在馆内设置简单的展览,展示广东、潮州和福建人的新年习俗,现在起展至3月8日,入场免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