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族 专题故事② 马年吉祥 近期英国研究显示,柑橘所含的类黄酮素,能增强血管功能及对抗发炎反应,每天吃点柑橘类的水果,有助减少中风概率。但中医师还是要提醒大家,食量切记适中,吃柑橘时,前后一小时应避免喝牛奶,容易形成消化不良。 中医师刘佩菱提醒,柑橘毕竟属于酸性水果,如果有呼吸道问题,或咽部不适,可能会引起咳嗽。 农历新年有人爱啃肉干,有人则喜欢香甜多汁的柑橘。到亲友府上拜年,更是不能忘了柑橘,大“桔”大利讨个吉祥。其实,柑橘也有养生作用,而且整个果实从内到外对健康都有益处。 橘皮(也指陈皮)虽然不算美观,但常入药来用。宝中堂中医师刘佩菱说:“陈皮是橘子皮晒干而成,有理气调中,造湿化痰的功效。经常咳嗽有痰,或肚子容易胀气,吃陈皮有帮助。” 橘络纤维有助排便 她提醒,中药所用的陈皮和人们所吃的陈皮梅零嘴有所区别,后者加了一些调味如盐分,属加工食物,虽也有一些药性,但前者是中医在诊治配药后使用的,两者并不同。 剥皮吃柑橘时,有些人总会把包覆着的白色橘络,一条条拉掉撕干净,有些人觉得口感味道不佳。其实,研究显示,橘络的好处很多,从营养学来看,其纤维有助消化排便。 中医认为,橘络也具理气化痰的效果,应该和果肉一起吃下。资料显示,尤其对久咳的人来说,可有疏通的效果。 听起来似乎矛盾,但刘佩菱提醒,柑橘毕竟属于酸性水果,如果有呼吸道问题,或咽部不适,可能会引起咳嗽。 甜中带微酸的橘肉是味蕾的最爱,刘佩菱说:“从中医角度来看,虽然橘肉没有什么药性作用,但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A,以及锌等矿物质及纤维素,对健康有益处,还能生津止渴。” 脾胃患者不宜多吃柑橘 柑橘里白色的籽,称为橘核,一般人都将它吐出,即使吞下后,肠胃也无法消化吸收,最后原形排出体外。经过煎煮后,则可入中药来用。刘佩菱解释:“中医上来说,橘核有理气散结止痛结的效果,例如对有乳腺发炎、睾丸肿胀的人来说,有所帮助。” 柑橘近年来也被用于美容产品,强调的是抗氧化的效果,吃下它对健康的好处更直接。据台湾杂志《康健》报道,近期英国研究显示,柑橘所含的类黄酮素,能增强血管功能及对抗发炎反应,如果每天吃点柑橘类的水果,有助减少中风概率。另外,哈佛大学的研究也发现,类黄酮素有保护神经作用,多吃柑橘能减缓帕金森氏病(Parkinson)的发生。 柑橘好处如此多,但食用分量切记适中。刘佩菱说:“橘肉性质偏平,但也有点湿热。每个人的体质又不一样,因此有些人吃了柑橘后甚至会觉得上火开始喉咙痛。如果脾胃有毛病,可能就不宜多吃了,柑橘中的酸性成分吃多了会伤脾胃。另外,也提醒一些饮食守则,吃柑橘时,前后一小时避免喝牛奶,牛奶属碱性和柑橘的酸性混合在一起,容易形成消化不良。” 此外,柑橘的糖分高,不可吃得过量。刘佩菱说:“虽然新年期间,大家拿着柑橘互相拜年,但水果还是应有多元选择比较好。农历新年聚会多,人们难免食量比平时大,暴饮暴食之下,如果再吃下过多的柑橘,容易把胃撑大,以及出现食滞问题,会难以消化。”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