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设计师 守住本地时尚光华

字体大小:

快时尚品牌、奢华品牌和潮流品牌夹击下,本地设计师空间被挤压。当一些年轻设计师和中生代设计师都难以坚持时,几位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名的资深设计师却耕耘不辍,维护着新加坡时尚的光华。

记者专访资深设计师张成辉和李伟光,请他们分享纵横时尚界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

时尚趋势和消费形态,此刻瞬息万变,消费者口味不一,设计师也追新求变。但在快时尚品牌、奢华品牌和潮流品牌夹击下,本地设计师受到冲击——年轻设计师出道后昙花一现,中生代设计师转行或彻底退出时尚界,令人惊喜的是,几位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名的资深设计师,仍耕耘不辍,筑起新加坡设计师的尊严,也维护着新加坡时尚的光华。

黄华(Thomas Wee)、高彼得(Peter Kor)、张成辉(Francis Cheong)、李伟光(Frederick Lee)等新加坡资深设计师,早年出道,至今活跃,年轻设计师无法坚持,他们却屹立不摇。

张成辉:高级定制在本地有市场

今年56岁的张成辉,已有42年从业经验,时间在他脸上和身上却没留下太多痕迹。

“我从很早以前就笃定要在高级定制这条路上走下去,我知道高雅的服饰永不会被淘汰。”张成辉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女性像电影明星般美得妩媚,90年代以来,女性崇尚独立,不遵循严格的女性化着装,张成辉始终相信,每个女人心底都想看到自己典雅高贵的一面。

翻开张成辉的客户名单——翁倩玉、黄莺莺、钟丽缇、陈洁仪……给人的印象都是有class的女性。许多明星艺人、社交名媛,都被张成辉的技艺折服,这让人以为他只做名人客户,张成辉说:“我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顾客,我不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挑客户。”

张成辉客户遍布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若以为高级定制在新加坡没有市场,那你低估了本地女性消费者对奢华服饰的需求,说到底,张成辉说那是一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彰显。“一些带着女儿来定制高级婚纱的母亲,看女儿在服饰中展现美感,勾起她们少女时期对华美霓裳的渴望。有的母亲对我说:‘我还年轻时,多想拥有一件你设计的衣服,那时没钱,现在能找你设计了,身材却不是以前那个样子。’所以我特别理解女性,尤其是女性年届熟龄后对美的追求。”

张成辉不认为妈妈级女性就不能穿高级定制,每具人体绝对有能体现美感的部位,强调美的部位,把其他部分遮掩带过,任何身材都能找到适合的订制服。所以,他此时有了不少母女客户,甚至三代同堂的客户。“也有男士来定制一些另类的跳脱的西装或礼服,高级定制在新加坡、在东南亚做得下去。”

设计生涯中有过短暂停顿,张成辉走到今天,能坦然面对自己:“不管是天赋还是才华,我就是拥有它,我如果不做这一行,这是对自己的折煞。”

他笑说不是没听过“负评”,别人说他的设计太奢靡、雕琢、精工,太重名贵材质和精细工艺,说他的路会越走越窄。“我用事实证明,顾客把这笔定制费给我,比给一个国际品牌更值得。我切身关心也懂得我的客户,而不是让他们在橱窗里随便挑一件。说白了,时尚是一门与人交流,培养感情的生意。

“有的年轻设计师以为有了社交媒体就可一夜成名。什么都必须踏踏实实经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漫长而辛苦。”张成辉说,“一旦得不到轰动效应,或没有资金大量注入就立即放弃,这不是设计师应有的态度。你该问自己:消费者要怎样的时装?我的时装如何成立?我要怎样可持续经营?”

本地年轻设计师如素娟(Priscilla Shunmugam)的作品何以受欢迎;迪奥、香奈儿、Elie Saab等品牌每季的趋势……除了设计,这是张成辉勤做的功课,他紧跟时代,充实自己。

他透露有意开设一个新品牌,做中端产品,也有计划进军电商。“网络绝对是设计师以后要走的路,高级定制是我的爱,但我会当成退休后的兴趣,继续为女性打造云端上的梦。”

李伟光:像“八爪鱼”什么都做

50岁的李伟光尊称张成辉是前辈,张成辉打响设计师的名号时,自己还不知在哪里。

“这25年,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我觉得现在有更多的东西可做,只要是跟时尚相关,我什么都想尝试。”李伟光说。

国庆庆典、舞台剧、歌剧、演唱会、红毯艺人造型、制服、晚装、婚纱、歌台……李伟光没有不碰的,目前正在上演的《百老汇阿明》的戏装,也出自李伟光之手。“只要你讲得出来,我就差不多都做过吧,哈哈。什么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正因为我像八爪鱼般什么都做,所以才一直有新鲜感。”

不是没听过耳语,说他从高定做到歌台,下限很宽。李伟光却说:“人无贵贱,那衣服何来贵贱?”他想为初入行的新人设计师揭开一个迷思:“时尚界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对设计师来说,是完全没有glamour这部分的,我晚上都在埋首工作,没什么社交生活。设计师的关键词无非两个:激情,苦干。”

李伟光直言时下新加坡设计师需要调整心态,不然,在本地设计师并不受重视的大氛围下,日子将很难过。“八九十年代,消费者是很支持本地设计师的,随着更多品牌,尤其是名牌进驻,消费者的选择增多了,但本地设计师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他指出,别说一般消费者,连本地艺人也不支持本地设计师。“你什么时候看他们上时尚杂志封面选穿本地设计师的衣服?反观亚洲邻国如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越南,明星以穿本国设计师为荣。一般消费者跟风,连艺人都不穿,他们就更不穿了。我不明白哪天这种心态或风气可扭转,直到那天到来,本地设计师都得咬紧牙关。”

不过,本地人视而不见的,却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不少新加坡设计师在国外闯出名堂,包括李伟光——蔡琴、薛家燕、米雪、李司棋等港台明星,都找李伟光做秀服。

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尼富商、社交名人法兰克·金塔曼尼(Frank Cintamani)主催成立的亚洲高级时装联盟,以推动亚洲高级时装发展为目标,该联盟荣誉主席是日本时尚大师高田贤三。与中国的郭培、日本的桂由美、韩国的李相奉并列,李伟光是唯一入选该联盟的新加坡设计师,受邀去澳大利亚、泰国等举办高级时装展。

“现实一点讲,高级时装可能是本地设计师最有可为的领域。大众成衣,我们是拼不过快时尚品牌的,他们三天内可以推出新样板,七天内可铺货进店,我们怎么跟这些大公司比?所以只能做特别的东西。”李伟光说,“另外,不可以把眼光局限在新加坡,到外面去,外面的世界更大!”

李伟光在工业区的工作室租下毗邻房间做储藏室,收藏自己20几年来的设计,他说算不出到底累积了多少作品。“接下来,我想回归华人的根基,发扬纯粹东方审美。”

黄华和高彼得 重新定位再出发 

除了张成辉和李伟光,仍在设计第一线上的资深设计师还有黄华和高彼得,他们都是新加坡第一代设计师。

黄华曾在本地时装生意结束后到上海任职时装顾问,后回新在南洋艺术学院执教。本地著名时装秀制作人Daniel Boey找他合作,黄华决定复出,于2008年在“奥迪时装节”上重拾设计师身份。

2014年受邀在“数码时装周”展示精品女装,今年3月的“跨越时尚乌节路”,他发布男装系列。以往擅于打造知性女性形象的黄华曾在2012年初试男装,今年男装全系列一问世,即以清新简洁风貌得到各方盛赞。

高彼得1997年受金融危机打击,被迫结业,后到北京为时装品牌担任咨询顾问。回新后,他于2005年设立了个人品牌Peter Kor,2009年也在诗家董设专柜达5年。

今年4月,高彼得与新伙伴私募基金公司Keppel Bay Partners合作,为个人品牌重新定位再出发。除了擅长的时尚旗袍,也推出更多元选择的上班服及定制服,未来放眼区域发展。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