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君近期和企业家朋友们到西班牙考察几家衣饰品企业,虽然这项短期商业课程的重点是上述企业的高效供应链管理,K却得到了新的启迪。 某衣饰企业高效、高科技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令参访的企业家们惊叹,而K君还发现,除了供应链这个重要的支撑环节外,还有一个决定性的灵活调度机制,决定着企业应对换季的节奏。 因为夏季变长了,这家企业随即增加了夏季的衣饰生产和供应,延缓秋冬衣装上架的速度。 K君赞叹,分布全球的大企业竟然可以像中小企业一样灵活应对季节的变化,在当季决定衣饰的流行色,“试问,有多少家衣饰零售企业能做得到?” 大象难转身,全球经济转型时,大企业要跟上时代变化的速度进行改革,并不容易。 大衣饰企业的设计团队针对全球市场的季节转变做出的实时的应对举措和决定,要尽快推出市场,和供应链管理之外的机制分不开。怎么让大机构有中小企业的决策灵活度、让中小企业培养如大企业一般的规模集群效应,是K君做年底公司检讨和展望时,思考的问题。 他告诉《联合早报》,犹如航空母舰般的大机构若真有意愿要改革,其实并不需要去说服每一名员工,而是可以有一支精干的团队,先向改革所要到达的彼岸出发行动。 “这支团队就像精英飞虎队那样,有前卫的想法、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有无限的活力,他们是各个领域的专才。” K君说,这支团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改革方向,但不会被框架所束缚,而且在改革的进行中,他们坚强的高层可以身兼后盾功能,为他们扫清障碍。 这就好比衣饰企业应对季节的转变加减成衣量,大企业的各部门事实上都具有成熟供应链管理的支撑功能,但大企业同时需要有一支可以根据季节转换来判断出货量或者改变设计的小团队,给每一个市场指出一条路,然后由成熟的供应链后援团队来执行操作。 当市场、客户和商业运作的性质改变,具有大象身躯的大企业必须要装上像野蜂那般的天线,在大象周围360度转动,捕捉到这些改变。 规模效应 Vs 融合创新 最后,再通过实际案例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路上的不同风景,帮助企业规划未来的业务探路试水。 一名商业咨询专家并指出,大企业的优势在于品牌、业务规模和成本核算,这当中,规模效应恰恰是中小企业所缺乏,有时候甚至可望不可及。 上述专家说:“再有创意、再有高科技,没有规模,很多也只是空谈,无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然而企业只靠规模和市场,没有深层次的挖掘与创新,也无法长期可持续。 东方航空董事长刘绍勇日前指出,传统企业是细胞体的概念,生态圈扩大一倍,生态圈的智慧预计可增加1.15倍。 因此,现在做企业,要从生命的概念进入生态概念,通过扩充网络、在数据背后挖掘更多信息以创造新的价值,企业追求的不是同时场三首歌,而是要奏出交响乐,呈现好看好用又有品味的产品。 国际企业管理专家陆亚东认为,公司需要组合式提供具延展性或整合性的服务体验和价值、从更多元的角度提高生产力,并建立整合式的能力提升机制,充实“融合式创新”概念。 他说:“大的不一定打得过小的;快的一定能击败慢的。”企业的韧性既依靠自身创新元素,也看如何应对市场转变,它既要对低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作出通盘精算,也要懂得借助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有品牌专家向本报表示,传统企业的优势在于品牌历史和公信力,传统企业负责人要看的到品牌衍伸出来的价值,拓展其他相关业务,通过整合资源,驾驭旧关系网来搭建新业务。 总而言之,企业自身定性不会阻碍改革之路,理解共存共生共荣的道理,可以扩大产业链生态圈;借助坚固的品牌基础,建立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新制度,值得大小企业继续摸索。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