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赶上一带一路潮头

字体大小:

包括《联合早报》在内的亚细安10国媒体,上个月受邀参加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东盟中心以及中国外文局举办的“2016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赴中国东部沿海省份江苏,以及西南边陲门户云南,实地了解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以及与亚细安国家的合作往来。

以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传统行业为主的中国境外工业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46个,亚细安国家占了23个,共吸引421家中资企业入园,总投资约300亿新元。

随着中国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进程的加速推进,日益壮大的私营企业也加入到浩荡的出海大军,他们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一起,带动了中国新一轮的海外投资热潮。

2015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投资流量超过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其中非公经济类企业对外投资的比重凸显,占到并购总额的75.6%,首次在数量和金额上超越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凭着对市场环境的敏感和熟知,以及较为灵活的经营方式,将过去30年来积累的资金、技术优势与管理经验对接到包括亚细安在内的新兴国家的产业发展中。他们在谋取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试图将自身培育成与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跨国企业。

上个月,包括《联合早报》在内的亚细安10国媒体受邀参加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东盟中心(中国称呼亚细安为东盟)以及中国外文局举办的“2016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赴东部沿海省份江苏,以及西南边陲门户云南,实地了解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以及与亚细安国家的合作往来。

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以纺织服装享誉全国的大型民营企业红豆集团,已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牵头投资建成当地最大的经济特区:西哈努克港特区。

目前,占地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内已建有148栋厂房,吸引103家企业入驻,其中中资企业88家。园区产业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以及五金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

红豆集团副总裁陈坚刚对《联合早报》记者表示,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符合东道国工业化进程初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园区未来也将吸引包括金融、高科技在内300家企业。

与拥有数百年经营经验的老牌跨国公司相比,刚走出去不久的不少民营企业还缺乏国际化运行和规避风险能力。于是,像红豆集团这样实力较强的民企牵头投建境外产业园,带领了一些中小企业抱团出海。

目前,以中国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传统行业为主的境外工业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46个,其中在亚细安国家23个,共吸引421家中资企业入园,总投资达213亿美元(约合300亿新元)。

江苏无锡市副市长王进健在亚细安10国媒体记者会上表示,红豆集团海外投资建厂,是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市场。这也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走出去,寻求转型升级模式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受访时表示,民企实力日益壮大,走出去的民企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

他分析说,地方政府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会优先会考虑民企,“一带一路”除了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涉及民生的项目,都是民企所擅长的领域。

此外,一些国家的政策也为民企提供了空间,“他们对投资来源有明确规定,或要求由民企来做,或要求国企占的比例不能太大。”

扶持民企“走出去” 官方还有提升空间

《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显示,2014-2015年,国有大型企业10亿美元以上的对外投资明显下降。

不过,虽然民企在海外投资活动日益活跃,但中国对民企出海的扶持力度还远不如国企。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受访时表示,国企已有几十年走出去的经验,政府也有相应的支持经验,而民企走出去刚开始,“政府支持他们什么,怎么支持,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处于探索的过程中。”

他建议中国政府对民企走出去的支持,首要聚焦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包括向企业提供东道国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安全等信息,帮助企业获取投资机会的同时规避投资风险。

瑞丽口岸

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云南有13个少数民族与邻国语言相通,跨境而居;有92个公开的边境通道和边民互市点,除此之外,边民相互往来的小道、水路等也数不胜数。

其中,瑞丽是中国西南边陲省份云南对外开放24个边境口岸中最大的一个。

2015年,瑞丽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达45.4亿美元,占中国对缅贸易额的三成,占云南省对缅贸易额的六成以上。通过瑞丽口岸,中国向缅甸主要出口手机、电单车等机电产品,从缅甸进口多为各类水果农副产品等资源性产品。

国企仍是主力军

中国民营企业出海数量多、势头猛,今后走出去也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国企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领头羊、主力军。

王义桅分析说,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较大,很多地方政府无法提供担保,而国有企业有国家银行担保等中国模式的优势,能够解决市场经济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仅靠市场经济很难吸引到这么多投资”。

中国政府授权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南方电网云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佀蜀明,向亚细安记者团介绍说,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拟为“云电外送”网络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但未透露具体数额。

作为较早走出去的电力企业,南方电网已实现对越南、老挝北部供电。

此外,南方电网还投建越南永新电厂一期和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BOT项目,总投资分别为约17.55亿美元及4.47亿美元。两个项目将于明后年运行,主要为越南南部和老挝中北部供电。

上个月,南方电网公司与柬埔寨皇家集团签署了电网合作谅解。南方电网与亚细安国家互联互通的范围从越南、老挝、缅甸延伸到了柬埔寨。

中国企业改变以往负面形象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力求改变以往的负面形象,争取当地社会的认可。被视为“走出去”失败典型案例的缅甸密松水电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与民众进行必要的沟通而导致项目搁浅。

红豆集团柬埔寨公司副董事长戴月娥向亚细安十国媒体介绍说,企业要在当地站住脚,一定要和当地民众打成一片。另外,还要积极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园区已有1万6000名当地居民就业,未来将提供10万个就业机会。

南方电网除了在提供就业,建设学校、医院、祠庙和解决移民安置的问题上,努力取信所在国民众外,还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公司制订的2016年至2025年留学生培养计划中,每年为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培养五名电力技术人员。

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日益壮大的中国企业由当初依靠外资实现本身发展,转变为纷纷走出去开疆辟土,并为他国提供资金与技术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或是迫于自身转型需要,抑或是为规避贸易壁垒,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但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他们已成为亚洲与中国周边经济格局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中缅边境一寨两国

距离云南边陲小城瑞丽12公里,中缅边境的银井和芒秀,是国与国之间非常安宁的边境——这里没有密集的铁丝网,更没有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岗,只有一块毫不起眼、刻有数字“71”“1960”的界碑。

如果不是看到中缅双语的“中缅边境严禁跨越,罚款500元”(人民币,约100新元)的警示牌,或许没人会注意到,只需抬抬腿就已经迈出国门。

银井芒秀鸡犬相闻

60年前,一条沟渠,灌木林和土梗构成的边境线将同属中缅的傣族村寨一分为二,划入中方的一侧称为银井,缅方的一侧称为芒秀。银井和芒秀两个村子近到鸡犬相闻,隔水相望,但却让人感觉明显不同。

在中方的银井村里,各种店铺林立,游人络绎不绝。有售卖缅甸翡翠玉石的门店,有打着缅甸特色小吃招牌的食肆;而在另一侧,划入缅甸的芒秀则安静冷清,除了掩映在凤尾竹、芭蕉树林里不多的几处民宅外,看不见任何一家店铺,也鲜能见到居民出入。

一位已在银井经营八年的王姓玉器店主坦承说:“如果芒秀开放且开发了,游客肯定都会跑去对岸,游人就是冲着缅甸特色来的,而那边才是纯正的原生态。”

不过,王老板并不担心被抢了生意,现在也不想去对岸做生意。他解释说,因为“高速、高铁都开到自家门口,游客越来越多了”。再者,“(芒秀)那边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水,车子回来后要好一阵子擦洗,麻烦。”

在云南瑞丽长达169.8公里的国境线上,这样“隔篱相望、隔沟相望”的“一寨两国”,是中缅边境独有的人文和旅游景观。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