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企业已遍行天下,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上要被广泛认可,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作协会员,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直言,十多年前,他就判断中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国际水准的作品。 在过去几年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荣膺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等国际奖项,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更多人认为中国文学已经被世界接受。 但曹文轩昨日坦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闭关锁国的时间太久,“打开之后需要有一个过程。” 他解释:“你得允许人家在你大门打开之后,在外面有一段时间的张望。所以我说这种情况之下,你最好倚着你的门口,做一个非常优雅的姿势,说‘请进,那里面有大好的风景’。这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工作”。 他也指出,中国文学与世界交流的困境“责任不完全在我们这一方”,外界也要改变姿态,以更宽松的心态看待中国文学。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则对中国文学与世界融通状况十分乐观。他说,过去五年中国每年有100部当代作家作品翻译出去;外国来华作家代表团人数也多过中国出去的人数。 作家仍受盗版侵权困扰 中国文学作品积极走向世界,但在国内,中国作家仍频频受到盗版侵权的困扰,而且“谁的名气越大,受到的盗版侵权越多”,已成为中国普遍现象。 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刘震云在记者会上指出,通过打官司很难实现维权,作家维权成本太高。他还戏谑说:“现在盗版书比正版书质量还好,有时竟分不清递上来签名的是正版还是盗版。” 由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正在中国大陆热映。片中涉及的上访、维稳等敏感题材也引发舆论热议。 刘震云本人昨天并未就自己的这部文学作品发言。不过,曹文轩面对“创作内容”的相关问题时,回答很直接。 曹文轩说,中国作家在一个相当自由的状态里进行文学写作,“除了人类的道德底线,不知道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写”。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