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指捏造“不实报道”人身攻击集团董事长 安邦保险决定起诉财新传媒

字体大小:

受访学者指出,安邦宣布诉诸司法,或许正暗示其已无路可走,失去了原有的“保护”,无法再利用强大的政治背景来解决同财新的纠纷。而通过公开司法程序解决问题,是中国法律逐渐成熟的正面信号,有助于提醒中国媒体要更加规范、谨慎地做好报道。

近期被置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安邦保险集团昨天发布声明称,因财新传媒多次对安邦董事长吴小晖进行“人身攻击”、捏造“不实报道”,决定对财新传媒及其总编辑胡舒立提起诉讼。

受访学者指出,安邦宣布诉诸司法,或许正暗示其已无路可走,失去了原有的“保护”,无法再利用强大的政治背景来解决同财新的纠纷。另有舆论肯定安邦以公开的司法手段解决争议,但是对于本案是否会真正走入司法持观望态度,因为这意味着安邦必须将公司内部情况公开,才能与媒体进行公堂对簿。

根据安邦保险集团官网的声明,财新传媒曾多次要求安邦保险给予广告和赞助,给安邦保险盖有财新传媒单方公章的合同。由于安邦未能满足其要求,财新传媒及其旗下《财新周刊》、财新网等媒体此后多次对吴小晖进行“人身攻击”,捏造其“有过三次婚姻”的“不实报道”,炮制其“夫妻关系已确认中止”等谣言。

财新网曾在2015年报道,吴小晖的第三任妻子是已故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外孙女卓苒,但该报道也称,两人夫妻关系已确认中止。

安邦昨天的声明指,财新对安邦合法经营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抹黑和污蔑,误导舆论、干扰市场”,严重侵犯安邦的权益及吴小晖的名誉权。安邦决定提起诉讼,以维护安邦及吴小晖的合法权益。

安邦保险集团近来传闻缠身。数天前市场盛传,吴小晖因涉腾挪民生银行千亿贷款而被抓;财新网则报道,安邦一季度现金缺口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40.4亿新元),现金流压力增大。对此,安邦发言人一再否认,吴小晖也接受《新京报》专访,间接传达他并未被带走的信号。

昨天安邦发出决定起诉财新的声明,正好赶在最新一期《财新周刊》出版的前一天。

根据财新网的预告,财新将在今天正式出版的《财新周刊》封面文章“穿透安邦魔术”中,继续揭底安邦的资本来源。

报道称,财新特约作者、注册金融分析师郭婷冰研究工商资料、公司年报发现,安邦的股东结构犹如“迷魂阵”,层层解开后会发现,安邦的37家股东背后,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可上溯到86名个人股东,均为安邦实际控制人吴小晖在浙江老家的亲属团。

报道也说,安邦从2004年以5亿元注册资金起家后,经历七次增资,包括安邦在2014年两次共499亿元巨额增资的“真相和手法”,包括通过相互投资放大资本,通过多层有限合伙公司等。

美国《纽约时报》去年9月也曾发表调查报道指出,持有安邦股份的公司,以及它们背后的支持者,几乎全都“名不见经传”,唯一例外是两家国企,但它们加起来也只持有安邦不到2%的股份。

报道说,共持有安邦逾92%股份的至少35家公司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可以追溯至吴小晖、卓苒或陈小鲁的亲属。陈小鲁的父亲陈毅是中共开国元帅之一。

安邦保险集团是中国保险行业综合性大型集团公司之一。2014年以来,陆续因国际并购而引起市场和监管方关注。

背后牵涉金融反腐与高层红色家族复杂内幕?

独立时评人陈杰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安邦过去十多年迅速扩张的背景,或许存在政策监管漏洞的嫌疑;但与此同时,安邦起诉财新则可以解读为其在走投无路之际启动的最后手段。

他说:“安邦过去十多年来都一直在闷声发大财,很多事情都不会走公开渠道。如果这次它也能利用家族背景和财新在幕后交涉,就不至于有今天的诉讼。”

陈杰人提问:“这场诉讼是否意味着,安邦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保护?”

但陈杰人肯定,通过公开司法程序解决问题,是中国法律逐渐成熟的正面信号,有助于提醒中国媒体要更加规范、谨慎地做好报道。

中国今年来在金融领域的反腐逐步深入,因此有不少猜测认为,财新与安邦的争议,背后牵涉到金融反腐与高层红色家族等复杂内幕。

对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斯伟江则向本报分析,吴小晖是公众人物,社会上必然会有种种舆论,他认为,财新的报道提及吴小晖婚姻问题,其实不是诉讼案的重点。

斯伟江认为,案件的核心在于安邦称财新对其“合法经营活动”进行了“抹黑和污蔑,误导舆论、干扰市场”。

斯伟江从法律角度分析,本案如走入司法,财新必须拿出实质性事实证据,证明相关报道是站得住脚的。

他说:“新闻报道的根本就是要忠于事实。财新必须拿出工商登记、律师调查等资料,而且要能互相应证。如果财新举证的资料被法院接受,那就不构成侵权。反之,若财新拿不出证据,那就可能构成侵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