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

特稿:至今余震300多次 劫后除夕夜花莲人余悸难平

字体大小:

多年来,花莲人对地震习以为常,但2月6日深夜的六级强震,让向来“不畏震”的花莲人似乎都被震怕了,原本喜气洋洋的年节气氛也顷刻被冲淡。

特稿

傍晚时分,天低云暗,一周前才经历罕见强震的花莲显得格外阴沉压抑。在中华国小的临时收容所,63岁的赖家丰双手捧着纸汤碗,在14摄氏度低温中专注地享用义工用心准备的热食。

“这里物资不缺,供三餐,有热水可以洗澡,很不错。我的年应该会在这里过吧。”赖家丰告诉《联合早报》。因担心住处的结构安全,独居的赖家丰上周六(10日)决定到中华国小避难。“我怕余震,我住的四五坪大套房,屋龄超过30年,是老房子。媒体上有人预言下来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地震,我才决定搬出来到这里。”

赖家丰的担忧不无来由,离他住处不到五分钟路程的云门翠堤大楼,在2月6日深夜的六级强震中塌陷,成为此次地震重灾区。花莲最具代表性的老牌“统帅大饭店”也被震垮。官方统计,共17人确定死亡,其中14人在云门翠堤遇难,另有291人受伤。

有心脏疾病的赖家丰,一年多前从台中独自搬来“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花莲养病,期间小地震频仍,但从来都没“这次那么大”。他说:“我经历过921大地震,921比较可怕,但这次花莲地震感觉很厉害。”

1999年9月21日,南投县集集镇发生规模7.3级地震,全台有感严重摇晃,酿2000多人死亡,万余人受伤,是台湾二战后伤亡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也让台湾人留下难以抹灭的恐惧回忆。

而在花莲,地震尽管频繁,规模却不大,一般在三四级。自1995年以来,花莲市就没有发生过七级以上地震,老一辈记忆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86年的6.8级强震,震央位于花莲以东约20公里,酿15死,62人伤。

断层带地震频繁 花莲人盖房会添梁柱支撑

花莲所处的花东纵谷,是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聚合带,菲律宾海板块以每年约八公分的速率朝西北与欧亚板块聚合。据研究,台湾东部地区消耗了40%的聚合能量,因此地质活动显著。台湾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调查则显示,台湾东部现有八条活动断层,此次被花莲地震破坏的民宅、大楼和路面,多位于米仑断层附近。

多年来,花莲人对地震习以为常,但这次,向来“不畏震”的花莲人似乎被震怕了,原本喜气洋洋的年节气氛也被冲淡。

“我和家人住的房子是我们自己盖的,比一般民宅多了两根柱子,但我们还是不大敢在二楼卧房睡,现在都睡一楼。”住在云门翠堤后方的林姓屋主(62岁)告诉《联合早报》。因地震频繁,加上早年花莲地价、房价偏低,老花莲人习惯居住在独栋楼房中,并盛行自行买地盖屋,建造过程中多加梁柱支撑,提高安全系数。

但林姓屋主说:“这次余震实在太多,到现在还在摇,这跟以前很不一样。”根据台湾中央气象局统计,自2月6日地震后,一开始余震不断,但如今已经趋缓,至今余震共计超过300次,包括昨早8时许发生两次各四级的地震。

在花莲住了半个世纪的林姓屋主说:“在花莲,不震才会让居民害怕,因为地底下有很多能量没能释放。但这次真的很大,到现在心里还是没平静下来。如果2月6日的地震只是前菜,那主菜会有多可怕?今年过年我们就简单过,不出门了。”

民间“专家”预报大震降临 气象局:徒增恐慌勿信传言

过去一周,多名自称民间地震预报专家的人士,在好些电视节目和网络贴文中,纷纷指称会有更大规模地震来袭,不仅引来大量民众转发讨论,也掀起一定程度的不安。

对此气象局已出面强调,现今科技尚无法有效进行地震预测,传言只会徒增民众恐慌与灾防单位困扰,故呼吁民众勿听信传言,以免造成社会不安。

体认到民众或因震灾心生恐惧,除经核定的受灾户外,花莲县府在中华国小和县立体育场设立的临时收容所,就开放让不敢回家,或对住家安全起疑的居民暂住。两处收容人数在8日晚间达到最高峰,共806人,之后即逐渐下降。

截至12日晚,约420人仍滞留收容所。县府昨天上午10时起关闭收容所,无家可归的受灾户将转往饭店安置。

退房潮令观光业雪上加霜

花莲长期以观光著称,饭店、民俗随处可见,而地震发生后,多家旅馆业者都在第一时间动员,发起免费盥洗、休息的赈灾活动,有的则以优惠价供受灾户入住。然而,业者的爱心却没能换来业绩上的福报。

原本业者引颈期盼农历年节带来好业绩,但一场地震让订房率直落,大批民众拨电退房,有的旅馆退房率高达八成多。据估计,往年逢春节连假涌入花莲的平均20万名观光人潮,今年恐剩不到一半,让原已惨淡的花莲观光景气雪上加霜。

有96间客房的花莲成旅晶赞饭店接受《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原本春节期间已客满,震后却有一半预订被取消。饭店负责人说:“陆客团减少已经让生意难做,现在又碰上地震。我们明白客人会害怕,所以我们会找建筑师来检查大楼的安全,再发公告让客人放心。”

交通部观光局则表示,将找专家讨论是否为各大旅馆标注耐震标章。此外,为协助旅游业者度过艰难时期,观光局也预计投入5550万元(新台币,下同,250万新元)提供观光企业融资、旅游团补助等,预估可为花莲创造约5亿元观光效益,最快农历年后上路。

然而,计程车司机张明达(52岁)仍对前景不感乐观。平日一天可净赚1000元车资的他,如今收入砍半。“今年过年是这几年最惨的一次,但年还是要过,日子还是要过。花莲要从地震恢复,起码要半年时间,而且这半年内不能再有大地震了。”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花莲居民虽然无奈,却不认为地震是他们的“宿命”,也始终不愿离这块土地而去。

“宿命?这是我们的日常。”在台湾慈济基金会工作、居住花莲15年的新加坡人杨雯婷(33岁)淡淡地说。地震当晚,住在慈济静思精舍的杨雯婷从睡梦中被剧烈摇晃震醒。“灾难第一次走到我面前。我们都走到街上去,不敢睡。”

但即使危险,将留在花莲与各地慈济会员、义工过年的杨雯婷仍会继续待着。“花莲的土会黏人。”她笑说。

在花莲,不震才会让居民害怕,因为地底下有很多能量没能释放。但这次真的很大,到现在心里还是没平静下来。如果2月6日的地震只是前菜,那主菜会有多可怕?今年过年我们就简单过,不出门了。——在花莲住了半个世纪的林姓屋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