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对决

字体大小:

洪门宴

台湾的硬体被追上了,但是软实力还在……过去30年来孕育过无数音乐创作人才的小小的台湾(包括通过那里发扬开去的新加坡人才),靠着无数旋律动听、涵义深厚的歌曲,影响了(着)数代的大陆人。

台湾的歌唱选秀节目,做到2016年,一个一个收摊,仿佛真的走入死胡同了。

捧出过不少明星的《超级星光大道》,转到《华人星光大道》,再转到《星光大道》,原来当主持的陶晶莹(陶子)也首度坐上了评审台。但是节目做到了无生气,注定难以翻身。

我称赞过《超级歌喉赞》和《我要当歌手》(星和视界都会台)的模式,但前者只撑了一年多就结束,后者熬了两年,连有电视大姐大张小燕坐镇也熬不下去。

更多的是,喜爱主持人

当大家都在看中国大陆的歌唱选秀节目时,为什么我还在看台湾的节目?

如果前者的摄影棚面积是两间五房式组屋相加,后者大概只是其中里面一个厨房大小。无论比观众人数的浩大、场面的壮观、舞台布景的华丽、灯光的精美,甚至是比赛条规的繁复刺激,台湾都没得比。

我看过中国大陆几个比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歌手对决后的投票时间,媒体区一长排下去,每个媒体代表在自身招牌后面按灯,幕后传来主持人的报幕声:XX日报、XX电台、XX网……气势恢弘啊!

但我就是习惯那种小而亲切的模式。更多的是,我喜爱主持人。

硬体被追上,软实力还在

台湾的硬体被追上了,但是软实力还在。我看过的几档中国节目,只对一个主持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好声音》的华少用47秒念完长达350字的广告词(也因此走红网络),让我惊为天“嘴”。不过呢,说到临场反应和机智幽默,还是要数台湾主持人,尤其是《我要当歌手》的黄子佼。很多时候,因为他的一句或一段话,让一个快要陷入冷场/窘境/尴尬的局面,起死回生。这样的现象,暂时不容易在中国节目里找到。

从歌手一个个上台比拼,到由歌手分别当两队队长率领素人选手对抗,再进行淘汰,观众看到《我》尝试转变模式,以吸引观众。

起初,拼过一定数目关卡的人,还获得主办单位承诺请音乐人为他们写歌发片,一圆选手的明星梦。那是何等直接的奖励啊!

可惜人口少——即使开放吸引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人前往参加(本地歌手潘嘉丽、洪子惠、张旻华、魏妙如等)——意味着奇才也少,怎么拼得过对岸的大陆呢?所以节目做到最后,终于销声匿迹。

台湾的歌唱选秀节目,会不会正式在2016年寿终正寝?

硬体死了,软实力还在。大家看中国大陆的选秀节目,有没有发现,选手们多数选唱台湾歌曲(包括从台湾发扬开去的新加坡创作)。过去30年来孕育过无数音乐创作人才的小小的台湾(包括通过那里发扬开去的新加坡人才),靠着无数旋律动听、涵义深厚的歌曲,影响了(着)数代的大陆人。想到中国人口那么多,都创作不了那么大量的流行曲,大家都会为小小的台湾(和新加坡)而骄傲。

硬体虽然输了,软实力还可以一拼。承载精神的歌曲,还可以传开去,影响下一代再下一代的人。那么,怎么培养更多的音乐人,就成为了下一个首要的长程目标。台湾要努力,新加坡也是。

电邮:angmh@sph.com.sg

面簿:mhang

IG:hongmenyan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