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回程667》 五导演以五方言穿越时空

字体大小:

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委制电影《回程667》担任总监制,陈子谦召集了五名导演分别执导五部短片,找回对新加坡的归属感。五部短片方言多达95%,分别是广东、潮州、福建、海南与客家话。

本地数字导演陈子谦是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特别委约制作的电影《回程667》的总监制,之前集合七名导演的《七封信》,他不但统筹,也是其中一名导演,但他这回不导,而是召集了五名导演来导《回》,他表明把机会让给更多新人导演,并希望这样的做法能传承下去。

片子里头的数字667,是本地组屋的平均面积:“把不同的组屋比如三房四房等等的面积加起来得到的平均面积是667平方英尺。”因本地人大都生活在组屋,借此让五名导演在本地人生活的空间里探索,并以短片的方式重新创作与展示华族文化。

方言多达95%

《回》由五部短片组成,《我们唱着的歌》的邓宝翠导《柳影袈裟》;《大笨象》的陈敬音导《武松杀嫂》;《红蜻蜓》的廖捷凯导《夜曲》;何书铭导《两地书简》以及首次推出作品的张峻峰导《客》。这些短片的方言分别是广东话、潮州、福建、海南与客家话。陈子谦透露:“方言多达95%。”

《回》本月25日晚上7时将举行首映,陈子谦透露:“已有海外影展邀约,但现阶段不能多透露。”至于《回》会不会有如《七封信》有商业公映,他表明与相关机构在研究中。

短片穿越过去与现在

五名导演在短片中透过不同视角对自身文化根源进行探寻、反思和诠释,找回对新加坡的归属感。短片穿越过去与现在,叙述几代人如何尝试了解、欣赏、保留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柳影袈裟》刻画60年代新加坡经济转型,谭家师傅必须离开一个大家庭到外面餐馆打工,大家庭里的女仆只剩下柳姐忠心服侍二祖母,二祖母面临子孙离开的孤单,但她疼爱柳姐,希望柳姐和谭家师傅在一起。可是那一代人就是有说不出的种种不如意。

邓宝翠透露,当陈子谦找她时,她深深觉得,方言已落没,在本地社会中讲广东话已没有意义:“我告诉陈子谦,但如果短片是100%的讲方言,我要拍。”

她在收集资料时遇到一名90多岁的妈姐,她也编进《柳》短片里。因邓宝翠60年代末还未出生,为了短片的真实感,她找了本地知名作家孙爱玲一起合作。

导演一一克服方言问题

对其他导演来说,方言并不是他们熟悉的语言,导起来具挑战,找人翻译、剧本上标上汉语拼音等等都是方法,而要找到能诠释方言的演员,更不是容易,但他们凭着坚韧的精神,也都一一克服。

何书铭的《两地书简》把镜头对准父亲,父亲六岁从海南岛来到本地生活,靠书信与自己家乡的人维系感情,他说:“我爸爸希望把30多年来的书信出版成书,我没办法帮他做到,但我可以给他做部短片。”

陈敬音成长期间就很喜欢潮州大戏,但看不明白,借由执导《武松杀嫂》,她看到潮州大戏的丰富文化:“我也希望我的处理方式让年轻的观众有共鸣。”

廖捷凯的福建话《夜曲》刻画女主角的男友失踪多年,她在除夕夜去拜访他的家人,结果有意想不到的紧张关系。他找了巫俊锋客串导演,他说:“他也给了我很多意见。”

《客》的张峻峰说,他20多岁,对很多客家文化不了解,为短片收集了很多资料,他希望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客家文化。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