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铭铧:看新传媒的闭门造“剧”

字体大小:

收视率数据每天都在收集、计算,这份报告不跟故事人和撰稿分享,要他们怎么改进?那不等于要求他们摸黑写稿,闭门造“剧”?

谈电视收视的话题,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这里再分享一些观察,不过希望你有心理准备,因为又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电视台之怪现象。

这几年,我跟几名电视剧故事人和综艺节目撰稿聊过,发现他们竟然不知道自己的电视剧播出时收视率高低。

那就好像工厂制造了一样产品,摆到市场去卖,却不知道销量多少,只是一味制造可能在市场滞销的产品。

众所周知,香港、台湾、韩国的电视人都会密切留意自己作品收视率的浮动的。他们甚至分析每一节收视率的变动,了解剧情如何走势,哪些演员和角色出场退场,怎么影响着观众的收视变动。边写边拍边播的作品是如此(以便及时为接下来的剧情和角色做出修改),提前制作的作品也不例外。不这样做,怎么了解市场怎么消化你的作品?

要不到收视率变动数据

原来新加坡不是的,难怪这些年观众的恶评日益增加,流失者越来越多。但本地故事人和撰稿要不到数据也很无奈,他们跟观众渐行渐远非他们所愿。

据一名艺人辗转告知,数据掌握在几个高层手里,曾经也有一名行政人员负责收集。想要知道收视率变动,有人得去旁敲侧击,然后根据问到的一点一滴拼凑成全貌。

收视率数据每天都在收集、计算,这份报告不跟故事人和撰稿分享,要他们怎么改进?那不等于要求他们摸黑写稿,闭门造“剧”?所以,也许观众不喜爱的剧情和角色,故事人不知道;观众没兴趣的话题和艺人来宾,撰稿反而再三放大,如此一再重复错误,观众能不跑掉吗?

收视率报告做了出来,锁在抽屉里,请问做来干吗?这样新加坡的电视节目就会进步了吗?

当作品收视不佳时,要背责任的是故事人和撰稿,还是有收视报告却不分享的高层?

根据最新消息,从4月起,连监制和制作人都收不到收视报告了。

(上周本栏提到综艺节目/资讯娱乐节目收视率,经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来函澄清,在2016年后三个月新的SG-TAM计算法下,《客人来咯!2》《四大名厨》《真的不一样》是8频道综艺节目/资讯娱乐节目三甲,《游市集》《金星火星大不同2》《职场福尔摩斯》则是U频道综艺节目/资讯娱乐节目三甲。)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