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的文字游戏

字体大小:

本周影评

有时候,电影电视作品的“戏”,并不局限在剧情当中。其海报、宣传标语、主创团队的访问,甚至无心插柳的内容,都可能对作品的诠释理解加分,或者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母亲!》 片名、演员表藏玄机

且看Darren Aronofsky(阿伦诺夫斯基)的新作《母亲!》,原英文片名是“mother!”,用小写加上感叹号,特别瞩目。导演的解释充满玄机,他要观众留意片尾的演员表字幕。在整部戏里,演员没有指名道姓,片尾演员表标注Javier Bardem(哈维尔巴登)饰演的角色叫“他”(或祂)(Him),Jennifer Lawrence(珍妮佛劳伦丝)所饰演之人物则是“母亲”(mother)。

阿伦诺夫斯基保持一贯作风,这部戏的女主角虽然是当红炸子鸡珍妮佛,在叙事手法上却绝非主流。电影像极心理恐怖剧,镜头大部分时间跟拍珍妮佛,她脸上的一颦一笑皆以大特写呈现,交代了她面对发生在原本平静的家中的一连串怪异的事情的反应,真是对演员演技的大考验。

由于大部分的观众都没有看片尾字幕的习惯,因此他们对于电影的理解或许会稍打折扣。因为电影本身拍得隐晦,但看到演员表所列的“Him”,熟悉西方文化或者语言习惯的话,立刻会联想到“上帝”,特别是其他人物都是以小写标注,“Him”更显得突出。

然后,之前戏里的某些情节,便立刻被赋予宗教的色彩。例如闯进屋里的两兄弟大打出手后自相残杀,就带着基督教圣经里所述的该隐与亚伯的影子,那戏里由Ed Harris(艾德哈里斯)与Michelle Pfeiffer(米雪菲花)所饰演的兄弟父母岂非亚当和夏娃!戏名所指的“母亲”即圣母(因为她确实一觉醒来便惊呼自己怀孕)!莫非片名的感叹号是得看完字幕方可促成效果?!

当然,宗教角度不过是一种诠释的可能。电影情节本身到了片末连心都挖出来了,也已经够“感叹号”了。我倒是在想,是在看片尾字幕前,对电影的想象比较回味无穷,还是在看到字幕后的恍然大悟比较有趣呢?

《金牌特务》 宣传标语“proper”

另外一部近期上映的《金牌特务:机密对决》(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的宣传标语也是叫人多看一眼——“a proper spy movie”。

当然,如果我们取其直接的意思,即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特务电影”,即遵循这一类型片的模式来经营,有动作,有悬疑,有情欲,像007系列、《神鬼认证》系列、《西北偏北》等。

《金牌特务》首集已经很成功的塑造了这批英籍特务的形象——有教养的英国绅士不只西装笔挺,还是特定裁缝店定制的(搞笑的是,裁缝店便是特务机构的掩饰门面)。因此,“proper”也可指这种正式体面、循规蹈矩的高富帅人物。

但是,若仔细看的话,“proper”这个字,在海报上是经过特别加工处理过的,即以斜体呈现。这便符合首集所营造的黑色幽默,并且特别强调此非传统的“proper”(正统),而是多了挖苦和玩笑性质。

最近的另外一个发现,则和创意团队无甚直接关系。在台湾电视上看影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戏中人物抽烟,屏幕右侧会打上“吸烟有碍健康”的字幕;出现杀人或者飙车场面,则竟然出现“戏剧效果,切勿模仿”!

电影电视作品的“戏”,并不局限在剧情当中。其海报、宣传标语、主创团队的访问,甚至无心插柳的内容,都可能对作品的诠释理解加分,或者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