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团“避难阶段”成立 实验未来剧场

刘晓义成立新剧团“避难阶段”,强调剧场的实验精神。(艺理会提供)
刘晓义成立新剧团“避难阶段”,强调剧场的实验精神。(艺理会提供)

字体大小:

本地又有新剧团——“避难阶段”,由青年艺术奖得主刘晓义于今年创立,是一个非牟利、跨文化的实验剧团。

避难阶段的定位是一个研究、教育与创作的艺术团体,强调艺术创作中的跨界合作、探索实验、创作过程。在不断创造新作品同时,也力求培养艺术新人才,整理训练与创作的新方法。

“避难阶段”源于日文中“紧急楼梯”的概念,艺术总监刘晓义说:“在这样一个都市里做剧场,不也是一种逃亡?逃亡不是逃避,逃亡是做一次灵魂的旅行,是一种自救,更可能是一种革命。只有这样,剧场创作就不只是一部部的产品,它带我们去别的地方,去新的境界。”

避难阶段的成立,正源于这样一种对于艺术的信念。

剧场须推动进步

但究竟何为剧场中的“实验精神”?

“没有实验,就没有改变。”刘晓义说:“剧场的实验,我觉得是‘不重复’——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前人,敢于挑战自己,敢于挑战既有的框架、系统、文化、规则等。这能促使创作者去反思和挑战自己的创作,也让观众通过作品反省我们的生活,去挑战生活环境。只有这样,剧场才不会沦为一个贩卖娱乐的场所,而是一个推动进步的空间。”

他接着说:“剧场的实验,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属于剧场的——借由对剧场的实验,我们试图探讨概念是如何形成?边界是如何界定?系统是如何结构起来?传统又是如何深入人心……我常想,剧场不过是一个空间,剧场也不过是一种形式,在剧场里创作作品,能让我们学习如何去质疑剧场本身,去讨论剧场之外的生活,去思考生活之外的生命。”

刘晓义的作品一向以挑战剧场常规和艺术边界著称,重新定义演员和观众,引起讨论和对话,多年来为本地艺术界注入新活力。比如,今年初在“华艺节”上演由他执导的《冒犯观众》,就在“无戏”的境界中,引起话题,各有赞弹。

刘晓义认为:“避难阶段试图追求实验性而非实用性,诗性而非散文性,思辨性而非娱乐性。剧场从来不是关于制作,而是创作;不是关于娱乐,而是挑战。这便是我们的信念,并且为之而努力,不计成果。”

在他看来,避难阶段是一个长远的阶段,它由跨越性的训练和创作开始,由“什么是剧场”的对话和辩论开始。

避难阶段有着做“未来之剧场”的愿景,将创作、对话、实验、过程和跨界合作,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演员不再只是演员,而是创作者;观众不再只是消费者,而是拥有开放与深刻思维的参与者。该剧团的核心成员除了刘晓义,还有两名监制:张文扬、林明凤。

刘晓义说,避难阶段的定位是一个跨文化剧团。“语言并不是我们自我标签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目前并不仅自我定位为一个华语剧团。当然,未来不论是与新华剧体或者其他组织,避难阶段都非常愿意展开对话,寻求各种共同发展的可能。”

避难阶段由国家艺术理事会“种子基金”拨款资助。该团首个登场的作品,将是今年12月12日至24日举办的标榜未来概念的艺术节“最南阶段”。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