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正的师友记往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用庐忆旧》,陈方正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版。(作者提供)
《用庐忆旧》,陈方正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版。(作者提供)

字体大小:

陈方正学兼文理,在科学与人文之间自如游走。他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所见所历的人事,不可等闲视之。在《用庐忆旧》中,陈方正有感怀忆旧,也有师友剪影,更写出数十年人生历程的景仰与追思。他自序:“在这五十年间,我很幸运,见证了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从一穷二白到经济腾飞的巨变,香港从老牌殖民地、转口港,脱胎换骨成为国际大都会的历程,更有机会交接、认识、亲炙象牙塔内外众多人物,他们不乏学究天人、名重当世的学者,也尽多奋发有为、叱咤风云的豪杰之士,更不乏宁静致远的谦谦君子,与和光同尘的市井隐逸。”他回顾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治学心得,也描绘了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中心的学林感旧录。


就我的兴趣而言,爱看的是陈方正写的师友剪影,其中几位曾亲见其风采,读来更津津有味。陈方正写《玉山高并两峰寒——记余英时与杨振宁》,是一个“极险”的题目,因为据我所知,余、杨二公从来就没有交集。陈方正却别出心裁:“在当今华人学者之中,倘若要为文理两个领域各举出最有代表性人物,我想非英时兄和杨先生两位莫属。”在陈方正的回忆中,我第一次知道余英时先生的中年伤心事:“小组工作结束后,大家到尖沙咀某饭馆餐聚,趁酒酣耳热之际,开怀放言,以消胸中块垒,散席后英时兄感触不能自已,竟然坐在楼梯口失声痛哭起来,大家相对黯然。此后不久,他返回哈佛任教,于是又天各一方,动如参商。”而对于杨振宁的“晚节”,陈方正有一番议论:“杨先生是不世出的伟大物理学家,他为中国的科学发展与进步,为中美的邦交与和谐竭尽全力,做了大量贡献,那是不争的事实。按理说,国人都应该引以为荣,引以为傲。然而,很不幸,在一般人乃至许多知识分子和学者之间,他却饱受揶揄攻击,非议、讥讽乃至訾骂之声不绝于耳。归根结底,这些都可以追溯到他回国之后享受特殊待遇,又喜欢就各种社会、教育、文化问题发表独特意见,对物议无所假借,对政府则多表支持和认同,因此令人侧目。”此文细节、立论皆可观,但两位主角的境界高下立判,反而不如陈方正写杨振宁与李政道之争有看头。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