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塑生活

“环保减塑”达人张雪贞外出购物时,一定自备购物袋和外带容器。(谢智扬摄)
“环保减塑”达人张雪贞外出购物时,一定自备购物袋和外带容器。(谢智扬摄)

字体大小:

本地四大超市最近商讨征收塑胶袋费用,引起坊间议论,无论赞成或反对,都说得振振有词。比起其他发达国家,岛国环保意识相对较低,尤其在少用塑料袋这一方面,更是远远落在其他地区后头。别找借口,看本地三名普通市民怎么从小事做起,逐步实行“少塑”生活;一步一脚印,一定可以朝更健康美好的零塑料生活迈进。

我们活在消费时代,大家都习惯“即用即丢”的文化,但我不希望孩子“继承”这样一个极度浪费,严重污染的世界。——张雪贞

你家堆了多少塑料袋?

使用塑料袋时,你可否想过袋子丢掉后是否能够分解?

袋子在焚化场燃烧时释放的毒气,你是否担心过?

二战之后,塑料开始充斥日常生活各个部分;根据美国新闻网站Quartz报道,1950年至2015年,全球塑料产量从200万公吨激增到3.8亿公吨,而且产量增长丝毫没有放缓趋势。绝大部分塑料无法完全分解,所以从海水到空气,从土壤到河川,塑料可说无所不在。

正因为这番感悟,张雪贞(44岁,家庭主妇)决定改变生活方式。五年前,她和家人一起看了两部分别以垃圾和塑料为主题的纪录片“Trashed”和“Addicted to Plastic”,结果被片中垃圾堆积如山,以及消费者怎么对塑料“上瘾”的画面大大震撼。他们讨论纪录片内容后决定,一起实行“减塑生活”。

她说:“我们活在消费时代,大家都习惯‘即用即丢‘的文化,但我不希望孩子‘继承’这样一个极度浪费,严重污染的世界。为了家人健康和孩子的未来,‘减塑’工作刻不容缓。”

在丈夫的鼓励下,张雪贞把“减塑”生活的心得放上互联网,通过MONO + CO网站,以及面簿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分享。

浏览张雪贞图文并茂的讲解,你一定也会佩服她这个“减塑环保达人”。看了纪录片之后,张雪贞非但在购物时拒拿塑料袋,还从多方面实行“减塑”生活。她和大部分人一样住在组屋里,不同的是家里少了堆积如山的塑料袋,也没有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塑料瓶装产品如清洁剂、洗碗剂和洗发水。

学习自制清洁剂美容品

为了减低塑料用量,张雪贞上网学习如何自制更健康的代替品。例如清洁家居的最好帮手就是苏打粉和白醋,她也会利用果菜厨余和粗糖制作环保酵素。洗发水、洗脸霜、面膜和洗碗剂就以港台和日韩流行的苦茶籽粉(Camellia seed powder)加水调配而成。

从厨房到厕所,张雪贞家里许多材料都能扮演多重角色。像椰油能用于烹饪和烘焙,也能用来卸妆;她每天早上加入温水饮用的苹果醋,只要用过滤水或绿茶稀释,就能当作收缩水使用。

张雪贞说:“家里空间有限,厨房也不大,堆积的产品越多,空间越杂乱。既然同样一瓶酵素可以用来清理多种东西,何乐不为?如果每样东西都各需一瓶清洁剂,存放空间一定不够。”

“减塑”不只是为了地球,其实对家人也有不少好处。张雪贞发现,努力“减塑”之后,住家环境更整洁,处理的垃圾量少了,塑料包装的加工食品少买了,省钱之余也对健康有益。

比较自己和张雪贞的生活,或许会觉得“减塑”目标太遥不可及。要像她一样实行多方“减塑”谈何容易?

张雪贞强调:她并非一夜之间彻底改变生活方式。拒拿塑料袋是第一步,接着才逐步在生活不同层面实行“减塑”理想。

张雪贞从垃圾量最大的厨房做起,先上网找“减塑”方法,参考其他人的意见,实施后再和家人讨论,一再实验,找出能够被大家接受的做法。

让她欣慰的是,家人都非常支持她,女儿最近甚至把朋友的泡泡茶饮料杯和塑料袋带回家洗净,放入环保箱。

她说:“我和女儿会互相鼓励,希望她也能影响身边同学,减少塑料用量。只要多做,一定会养成习惯。”

“零废新加坡”运动 鼓励自备容器袋子

提倡环保的非政府组织“零废新加坡”(Zero Waste Singapore)为了鼓励消费者少用即用即丢的容器和袋子,上个月发起Bring Your Own Singapore(简称BYO)运动。运动为期四个月,希望召集500家零售店加入,以奖励方式鼓励拒拿塑料容器和袋子的消费者。

组织创办人郑志泉(40岁)说:“要有效减少塑料使用量,有赖政府、商家和消费者的努力,缺一不可。政府尚未立法管制塑料袋的使用,也没有公布任何相关目标,例如在10年之内要减少多少塑料用量。不过,立法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空等待,所以必须现在开始行动。”

20171020_lifestyle_recycle2_Large.jpg
“零废新加坡”创办人郑志泉的“减塑”工具包括环保袋、餐具和水瓶。

塑料袋收费并非解决塑料垃圾问题的灵丹妙药,但郑志泉认为,这绝对是一个好开始。他说:“塑料类垃圾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塑料袋。香港和英国等地已经开始征收塑料袋费用,我国可效仿他们的做法。”

郑志泉认为,香港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举例说:“并非所有袋子都必须收费,例如用来装冷藏食品,或是没有密封包装食品的袋子都可以除外。如此一来,公众还是会收到一定数量的袋子,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多。”

20171020_lifestyle_recycle3_Large.jpg
他也会把食品包装袋当成垃圾袋使用。(龙国雄摄)

征收塑料袋费用会不会给贫困人士增添困扰?郑志泉认为,只要公开征收环保袋或购物袋,想必会有不少人或企业愿意出钱出力。这些捐出的购物袋可以直接送给贫困人士,或放在超市里供领取。

郑志泉在大学主修环境工程学,毕业后在国家环境局工作,垃圾焚化场的景象给他相当大的震撼。他说:“当你亲眼看到、闻到那么多垃圾,你不可能会忘记那番景象。我们必须明白,垃圾不是丢下垃圾槽就会奇迹般的不见。”

“减塑”先从一件事做起

如果你从没尝试“减塑”,或许会觉得事倍功半。但郑志泉和张雪贞都认为,“减塑”生活其实可以从小处开始。

郑志泉说:“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先从一件事做起。如果你常到超市购物就自备环保袋,如果常在外头喝咖啡就自备咖啡杯。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事情是你可以时常做到,并且变成习惯?”

对张雪贞来说,所谓“减塑”生活其实就像回到小时候,塑料不及现在普及的年代。她说:“现在比以前富裕,所以很多东西用一次就丢,丢掉时也不会觉得心疼。如果塑料袋不能唾手可得,我们或许才会学会珍惜,也不会说丢就丢。”

张雪贞坦言,有人曾说她努力“减塑”是因为“时间太多”,但很多环保行为不一定要身为家庭主妇才能做到。她说:“像上班族多以外食为主,其实更容易环保,只要带上环保餐具就够,根本不用处理厨余。”

Outta Hatha户外瑜伽业者负责人黄淑婷(33岁)因为不常烹饪,所以也不常上超市。她的环保做法就是尽量拒拿塑料包装、餐具和吸管,外出时也会自备咖啡杯。

20171020_lifestyle_recycle1_Large.jpg
为了减少塑料用量,Outta Hatha负责人黄淑婷自备咖啡杯。(黄淑婷提供)

她说:“我最近开始用洗衣袋装衣服,以前瑜伽课后被汗水浸湿的衣服都用塑料袋装,现在改用洗衣袋,希望能逐步减少对塑料的依赖。”

从小事做起,其实就这么简单。正如张雪贞所说:“环保是开心的事,如果太极端会把自己搞到很沮丧,所以不应该太勉强。只要可以少用一点,其实就是一个里程碑。”

没有塑料袋怎么办?

你是否担心,超市一旦开始征收塑胶袋费用,就必须花钱购买塑料袋,否则家里就没有塑料袋可用?

丢垃圾时不用超市塑料袋,垃圾槽岂不是又脏又臭?

根据张雪贞的经验,这些都不是问题。拒收塑料袋至今五年多,她家里仍有用不完的塑料袋;垃圾只要好好分类,也不必担心弄脏垃圾槽。

她解释:“就算不拿超市的塑料袋,生活中许多物品还是有塑料包装。只要花点心思和时间,非但可以减少塑料袋用量,还可以省钱,也为健康加分。”

张雪贞分享的建议包括:

1.善用旧报纸

许多人都用塑胶袋给垃圾桶“垫底”,但其实用报纸也行。另一个做法是:连垃圾桶都不要,把报纸折成小盒子,就能把垃圾丢在里面。

20171020_lifestyle_recycle4_Large.jpg
旧报纸可取代塑料袋,用来装干垃圾。(张雪贞提供)

2.善用产品包装

报纸不能防水,所以干湿垃圾一定要分开处理。

干垃圾用报纸包好就能丢进垃圾槽,湿垃圾就选用产品塑料包装如米袋,以及面包、白糖、面粉和盐等食品的包装袋。

张雪贞的经验是:干湿垃圾分类后,湿垃圾其实不多,所以只需小塑料袋就够了。她说:“很多东西都有塑料包装,只要重复使用这些包装就行了。”

3.分类环保

要进一步减少垃圾量,一定要取出可以环保的物品如干净的纸张、塑料瓶、玻璃和钢铁类。现在每座组屋楼下都设有环保收集处,要环保一点都不麻烦。

20171020_lifestyle_recycle5_Large.jpg
张雪贞家里也设有环保处。(张雪贞提供)

4.善用厨余

厨房垃圾往往包括大量厨余,其实未经烹煮的果菜类厨余只要用水和黑糖或粗糖一起放入瓶子发酵,就能制成环保酵素,能当成清洁剂使用。

另一个做法是:把柑橘类水果皮加入白醋,浸泡三天再稀释,同样可用作清洁剂。

20171020_lifestyle_recycle7_Large.jpg
(左)柑橘类果皮泡在白醋里,就能当成洗洁剂。(右)果菜厨余加入白糖和水发酵,就能制成环保酵素。(张雪贞提供)

此外,张雪贞会把部分厨余,如蔬菜根部和果皮放入冰箱冰冻,待盒子装满,就拿到安装厨余处理器的宏茂桥第628座巴刹与小贩中心。

注:国家环境局明年将为新樟宜路上段第58座小贩中心和勿洛南路第16座小贩中心安装厨余处理器。

5.自备购物袋、容器和餐具

张雪贞外出购物时习惯带上至少两个购物袋,也会尽量预先计划自己要买什么,并带上适当的袋子和容器。例如到巴刹购买鱼肉时,她甚至会准备冷藏袋,外带食品或饮料时,也会带上自己的餐盒和杯子,外食则自备餐具。

她说:“一个棉制购物袋必须用上至少327次,才足以抵消制造一个塑料袋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购物袋一定要重复使用才环保,要是每次购物都购买新的环保袋,其实一点都不环保。”

20171020_lifestyle_recycle6_Large.jpg
张雪贞将环保袋整齐收纳,方便随时拿取。(张雪贞提供)

张雪贞建议:本地超市不妨效仿外国超市的做法,为顾客提供纸箱,方便顾客以纸箱取代塑料袋。

想看详细说明,可浏览张雪贞的网站:monoandco.com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