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度新德里的图善是本地一家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来新三年,他从单纯的兴趣开始学习中文,没想到后来竟为他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而且大大拉近他与本地朋友之间的距离。
初到异国他乡,了解和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化不仅可以开阔眼界,也为生活平添乐趣。来自印度新德里的图善(Tushar Sinha,37岁)是本地一家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来新三年时间里,为丰富业余生活,他积极尝试各种感兴趣却还未付诸行动的事,首先选择的就是学习中文。
从玩具引发对中文的兴趣
在采访时,图善尝试用中文讲述学习语言的点滴。出生在加尔各答的他从小对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忆说:“小时候我的玩具都是从台湾或日本进口的,上面写着汉字。我家乡那边也有一些以前的华人immigrants(移民)建的庙,上面也有汉字。当时我觉得汉字很漂亮,很艺术,好像画一样,我很喜欢。”
对于汉字的好感在图善心中埋下了要学习这门语言的渴望,直到2013年被公司派来新加坡工作,他在这里找到了专门教外国人学习中文的语言学校,如愿以偿开始了对中文的学习。
在老师王振宇眼中,图善是个十分聪明的学生,有很强的记忆力和语言学习的天赋。每周两次的中文课,他从最简单的拼音开始学起,一年半时间已经可以进行日常对话。
平时去小贩中心,图善会尝试用中文点餐,他说:“我喜欢吃华人的菜饭,因为在印度没有这样的东西,你可以一样一样选,我说我要这个这个,然后告诉他是吃的还是打包,再问多少钱。他们都很惊讶一个印度人会讲中文。”
学习中文不仅在新加坡受用,图善说,一次他去泰国旅行结束,要搭飞机回新加坡,在机场要找类似于International Departures的指示,但当时没有看到英文指示,只有泰文和中文,还好他认识“国际出发”这四个汉字,就跟着指示走到了候机室。
图善说,最初学习中文只是单纯从兴趣出发,没想到后来竟为他的生活带来一些便利,也算是一种额外收获。
语言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除了学习语言,图善还报名参加游泳俱乐部,每周会和大家一起下海游泳;也参与了义工团体,定期去老人院探访独居老人。在这里他交到了很多本地朋友,有时还会用中文和他们交谈,他说:“每次我在讲中文的时候,他们都会很appreciate我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当他们知道我会讲他们的语言,感觉跟我更亲近,因为我用他们的语言跟他们聊天。”
提起跟朋友的相处,他说,最感动的是之前有一次放工时,忽然背部作痛,无法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动。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求助自己的中文老师,他说:”我当时打电话给王老师,他很快来到我的办公室,叫救护车把我送到了医院,陪我一起在那里很久。我很感谢。”
踏出自己的圈子
学语言,做义工,寻找兴趣团体。在采访中图善说自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多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这里的人。
最初刚到新加坡的时候,房屋中介告诉他,很多印度移民喜欢住在东海岸一带,问他要不要找那里的房子,但他拒绝了并解释说:“跟印度人交朋友不是什么难事,但既然已经来到外国,我想学习新的文化,想交外国的朋友。”
他说:“很多人来到国外,不敢踏出自己的圈子,也许是因为害怕犯错误,不被接受。但其实没关系的,就好像我学中文经常说错,一次把‘女教练’说成‘牛教练’,还有夸一个朋友很‘高效率’我说成了‘你很搞笑’,但别人只是笑笑就好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你愿意学习他们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