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沈秀梅每回上巴刹都会提着一个“古董”,而它常常成为沈秀梅与其他阿嫂阿嫲们打开话匣子的契机。这个“古董”就是她用了50多年的菜篮子。 沈秀梅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小学只念了三年,15岁那年,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她带着满江红的成绩单回家。没想到,爸爸和妈妈都不责怪她,反而给了她一个菜篮子,让她料理家里大小事。就这样,菜篮就一直跟着沈秀梅,她结婚时还把它当贴身“丫环”带进夫家。 圆了20多年来的心愿 菜篮承载了沈秀梅多年的记忆,也带领她进入烹饪的世界。不过,当时没有烹饪课,沈秀梅只能向会煮食的长辈请教,或收集报上教人烹饪的小文。不过,这些仅供参考,因为每个籍贯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口味,沈秀梅会按照家人的口味改良食谱。 婚后,她也没出外打工,一直拿着菜篮。20多年前,她萌生要写一本食谱书的念头,只是迟迟没有动手。三年前她终于决定全心投入写《梅园食谱》,将菜篮里50多年来的苦辣酸甜一一记录下来,再现古早味。 尽管已年过古稀,而且颇抗拒电子科技产品,但沈秀梅为了食谱书,学用智能手机拍照、用电脑打字和传电邮。不只当厨师、当作者还兼当摄影师,一人分饰三角,过程繁琐但她毫不退缩。“我没有特别买锅碗装饰,书上看到的都是家里现成的,摆设就拿家楼下的花摆在旁边当陪衬。” 她平均每周煮一道,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把60道菜的食谱和照片出版成书。这60道都是家常菜,分成“猪肉篇”“鸡肉篇”“鸭肉篇”“砂煲篇”“美汤篇”“点心篇”“甜品篇”“泡制篇”和“其他”,菜肴包括福建卤肉、海参鸭、红烧砂煲鹿筋、阿胶、盆菜、福建粽子、马蹄糕等。 初学者照着步骤做肯定能煮出来 沈秀梅在后记里提到,有朋友得知她筹备食谱书后,劈头就问:“你的食谱煮得出来的吗?”原来,该朋友认为市面上有些食谱是“煮不出来的”。沈秀梅说,当年买主厨谭锐佳的食谱时,发现他把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会煮的人嫌他啰唆,但初学者照着步骤做肯定能煮出来。因此她自己的食谱“也写得很仔细很啰唆,希望大家慢慢看,耐心学,肯定能煮出一桌美味佳肴和家人分享。” 《家庭》版自下周起在“主妇天地”栏目登出《梅园食谱》,每期一至两则,请读者留意。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