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30年代小说 拿督公赶走殖民者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海底山,原名林其仁,1910年代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念书。他在1920年代开始活跃于新马华文文坛,曾卷入文字狱,后成为商人。中篇小说《拉多公公》是海底山于1930年收入《叻报·椰林》的作品。故事讲述一位仙人“拉多公公”带领着南洋的民众时,遇到来自中国的三宝太监,两人一拍即合,成了兄弟,共同建立起族群和乐的家园。后来,拉多公公决定寻访西方极乐世界离开南洋。然而,100年后,拉多公公并未成功修成正果。让他更失望的是,他发现新马一带已成了殖民地。小说内容尽显对殖民者的厌愤,如当中提到:“你这仙乡被加上一个新名词:殖民地……他成为世界殖民主义者的榨取所,用政治的,经济的种种方法,将他们从国中的过剩品运来。”最后,拉多公公决定联合所有族群,一同把殖民者赶出“仙乡”。


此故事在思想上具有反殖民意识,是将新兴文学革命元素加入马来亚本土色彩的作品。海底山写的《拉多公公》是我们现在普遍认识的民间神明:拿督公。拿督公外在形象多身穿马来传统服饰,是新马常见的神明。无论是华人、马来人或印度人都有其追随者。华人视他为守护地方的地基神,其神龛与道教神明近似,拿督公的神龛里也有香炉、令旗等法器。马来族信仰的拿督公则称为Datuk Keramat,亦是人民的守护者,于伊斯兰教传入东南亚时便已存在。印族信仰的拿督公与马来族相近,都认为要以祭品供奉神灵,才不招致祸害。


正如拿督公属于所有族群的守护神,拉多公公以各族群领导守护者的姿态,对抗对资本殖民主义。小说中,拉多公公的形象从民间神明的位置演化成南洋的开拓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整体上,《拉多公公》除了呈现新兴文学中的革命与反殖民理念之外,也成功地把故事主题与新马接轨,让文学更为在地化。同时,小说也是最早强调华族与马来族共同命运的写作,因此有“开创了新华文学浪漫主义创作的新纪元”的封号。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