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在上海举办“亚洲癌症护理的转型”记者会,与会主讲者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提出,把癌症变成慢性疾病,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终身服药与妥善控制的概念。 令人闻而色变的癌肿瘤,除了化疗、靶向治疗和手术外,仍可通过免疫治疗加以控制。现代医学界希望把癌症转变成慢性疾病,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把患者寿命进一步延长。 记者两个月前受邀到上海浦东出席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CNIBR)举办的“亚洲癌症护理的转型”记者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地的肿瘤和医学专家对各自领域的癌症治疗与新药作表述。 与会主讲者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说:“肺癌能否转变成慢性疾病,须要在观念与治疗上加以改变,癌细胞属于身体一部分,可以和平共处,只要把它变成慢性疾病,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终身服药与妥善控制。”目前,他和团队正朝这个医疗计划前进。 他说,想要完全消灭肿瘤细胞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晚期肺癌患者,医生更须要考虑的是如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靶向药物不断推陈出新,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免疫治疗、质子治疗(Proton Theraphy)等新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患者应对医学技术的发展怀有信心。 从消灭到带瘤生存 肺癌作为中国的头号高发和致死肿瘤,是当今最为困扰中国人的癌种之一。据2012年世卫组织数据,全球每年肺癌发病182万5000例,其中中国新发患者占35.8%,年新发病65万3000例。中国平均每隔3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肺癌。 吴一龙教授指出,10、20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平均寿命只有10个月,现今通过靶向药物可让患者带瘤生存延长三四年,约占50%。接下来,通过免疫治疗法,末期肺癌患者可存活七八年是可实现的事。 一般上,慢性肾病(透析治疗)存活平均不超过四年,若末期肺癌的寿命可延长至七八年,那表示精准找到靶点,通过药物治疗可将这个疾病转变成慢性疾病,控制得当,患者可继续存活得更久一些。 他说:“什么癌都很难治,什么癌都很容易治,看你是否发现得早。肺癌治疗主张早期发现,通过手术80%至90%患者可彻底治愈。”现今,癌症患者有各种治疗方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耐药治疗等等必须综合考虑,哪一个治疗手段先用,哪一个后用,或联合采用,全程管理为关键。这个基础来源于医学界对于肿瘤的认知改变,即从“消灭”到“带瘤生存”。 目前,医学界采用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癌症,减少断层扫描给病患带来过多伤害。 吴教授指出,空气污染或环境污染,可能对人体不同基因产生突变。研究显示,所有基因与肺癌相关性已减低至1%至2%的频率,可见其潜伏的复杂性。现在必须作风险测查,确认患者肺癌是由哪一个基因突变的,再作精准治疗。 找出肿瘤细胞内部变化 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临床项目负责人之一安德莉亚·迈尔斯(Andrea Myers)博士说,靶向药物疗法主要依据寻找一些最关键的肿瘤细胞内部的变化,有助识别癌症的具体细节,从而找到更适合的疗法和药物来治疗。如肾癌,须要了解肾内部一些脱氧核糖核酸(DNA)情况,到底其中哪种基因发生突变,针对性地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案,以阻止或改变其中的基因突变。 她指出,癌症是细胞疾病,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通常会通过信号通路从细胞外接收信号,其中的分子在相互作用下依次传递信息,如有细胞被非正常激活,将导致癌症的初步形成。在非正常细胞的影响下,癌细胞的增长和发展不可控制进而演变为癌症,如肺癌、乳腺癌及皮肤癌等均是如此。 诺华研究人员发现癌症属于DNA疾病,深入了解疾病的基因组学原理,根据DNA改变,针对信号通路研发癌症药物。在治疗方式上,从组织器官层面转向基于基因突变治疗方案的改变。免疫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是全新领域,过去两年取得巨大突破。免疫系统是关于细胞组织和器官复杂生理网络,将其激活可以寻找体内癌细胞,让病人自身产生力量有效抵御癌症。 空气污染与吸烟会致癌 吴一龙教授强调,亚洲肺癌发病率并非全球最高,东欧的肺癌概率最高,因吸烟者众。去年,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空气污染也跟吸烟一样致癌率高,妇女和儿童受则二手烟危害最大。 他说,50%肺癌患者被诊断时,已到晚期阶段,应早筛查,早防治。吴教授和其团队在尝试通过血液基因检测来进行早期发现,如早期筛查中CT上经常发现的小于5毫米的小结节,肉眼难以判断恶性或良性的,可以通过血液基因检测,通过基因变化进行初步判断,协助医生进行早诊早治。 亚太与南非区域主管(诺华)汤姆斯·魏戈尔德(Thomas Weigold)说,这几年,从全球肿瘤专科领域起着革命性的转变,诺华(中国)专科医生投入更多金钱与技术研发,从过去的靶向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方案,亚洲病患可从中受惠。 肝脏肿瘤也是亚洲面对的棘手癌症,结合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专家,找到其突变的原因。许多国家地区仍采用靶向治疗,必须保持这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已取得治疗效果的国家地区,不表示必须启用免疫治疗而放弃靶向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是否在短期取代靶向治疗。魏戈尔德说,前者不会完全取代后者,但两者可兼容。“我们须了解多少病人对这两种治疗的反应,30%至40%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60%至70%对靶向治疗反应更好。现在全球医疗机构积极投入免疫治疗法,接下来可看到更具体的成效。”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