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患有各种痛症的新加坡人,约三分之一隐忍疼痛;超过一半的人会自己买处方或非处方药,自行搭配药物等方式,试图减轻疼痛。但只可暂缓疼痛,疗效不佳,关节炎较严重者,反而会拖慢治疗的时间,造成劳损恶化。 身体疼痛可能不会一下子要人命,却可以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而且影响生活作息与工作。 今天科技昌明,但是长期慢性疾病引发的痛症对患者所带来的困扰仍是有待急切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长期疼痛问题更令患者处境不堪。 初痛阶段便应求诊 伊丽莎白医院麻醉疼痛专科顾问医生杨绍南指出,许多新加坡人不了解在疼痛初阶段和未恶化前及早治疗的重要性。无论是肌肉疼痛、关节痛或其他痛症,都会影响个人生活,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波及。 调查显示,患有各种痛症的新加坡人,约三分之一选择隐忍疼痛;超过一半的人会自己买处方或非处方药,自行搭配药物等方式,试图减轻疼痛。 杨医生说,很多痛症患者选择自行服药,如无需要医生处方的非类固醇消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简称NSAID)。一些人选择通过按摩,或是热敷或冷敷等治疗,但这只可暂时舒缓疼痛,疗效不佳,尤其是关节炎较严重者,反而会拖慢治疗的时间,造成劳损恶化。 他指出,老龄化社会,慢性疾病引起的痛症愈发普遍,病因越来越多。多年前,他在医学杂志刊登的文献中指出,长期病痛在流行病学比例约占9%,这个趋势应该持续增加。年轻人长时间使用电脑,也是引发各种痛症的隐忧,这大趋势同样不可忽视。 急性的运动创伤有手尾 另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人投入运动,尤其是参与剧烈运动类的人,容易造成损伤痛症。他说:“现在出现很多周末运动员(weekend warrior),平时工作忙碌不锻炼,周末或星期天运动三五个小时或更长,例如跑步、踢球、打球等,最常见发生急性的运动创伤,可能留下手尾,导致往后的痛症。”现在流行马拉松,若平时少做这类运动,不可一蹴而就,以免带来棘手的疼痛后遗症。 杨医生举个病例,患者平时少运动,开始打羽毛球时,每天打好几轮,连续一个星期下来,感觉手麻,他原以为工作操劳过度造成,后来查出病因,由于过量运动,伤及颈椎,椎盘推挤突出,导致神经线压迫的疼痛。患者接受核磁共振和微创治疗,解决了疼痛问题。他说,一些损伤神经线的患者必须动手术治疗。 当出现痛症时,如颈椎、背脊、腰部疼痛,通常人们认为这是长时间使用电脑、休息不足,或是久坐或久站、姿势不正确等所导致的。杨绍南医生指出,现本地超过10%的人受到长期痛症的困扰。骨关节炎是最普遍的关节软骨疾病,于关节软骨破裂时病发;由于关节活动过度,软骨遭磨损导致膝盖骨相互摩擦,引发剧痛。它主要影响臀部、膝盖、腰、颈和背部等关节。小指关节、拇指基部和大脚趾等部分也常常受影响。一般上,骨关节炎与老化有关,其他因素包括肥胖、遗传、运动及其他伤患。 80%的疼痛可自然复原 所谓慢性疼痛都与疾病相关,疼痛感持续超过六个月,如:关节炎、偏头痛、长期头疼、慢性关节及背部疼痛等。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无法长时间工作,缺乏注意力,连休闲活动也受影响。 疼痛是否可以自然复原? 杨医生说,只要创伤不太严重,或不是重复性地损伤,70%至80%的疼痛在6或7周可自然修复,这属于轻中度的疼痛。若带有神经线麻感的疼痛或“电感”、无力等则必须尽早求治。 除了服药,人们应该晓得如何预防,才是减缓这个痛症继续严重化。例如学习正确坐姿,看看是否有颈椎向前倾的现象等等,这是最简单而容易办到的。 他说:“退化性与劳损性的痛症,跟神经线病理的痛症的用药不同,如患者随意买药服用,无法对症下药,反而拖慢治疗效果。”乱服药可能带来其他副作用,这也是患者容易忽略的。 慢性疼痛有何病因 慢性疼痛分退化性与劳损性,以及神经线病理痛: 腰背痛: 症状:背部或大腿外侧部位疼痛;腿部疼痛,疼痛还会向下传导至足部;弯腰时剧烈疼痛。 病因:肌肉、韧带和关节劳损或炎症;脊椎管内神经根受压;椎骨骨折。 颈项痛: 症状:颈部持续疼痛;疼痛沿手臂或腿部向下放射,可能出现头痛、麻木、麻刺感或乏力。 病因:肌肉、韧带和神经、颈椎骨骼和∕或关节异常。 神经性病理痛: 症状:患者出现的疼痛症状似:电击、挤压、深处疼痛、晒伤般的疼痛。 病因: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带状疱疹(生蛇)后神经痛。其他病因包括:面部神经障碍如三叉神经痛、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等。 癌症疼痛: 约30%到50%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感到疼痛。70%到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疼痛。 病因:当癌症引发疼痛,潜因包括身体的某器官、骨骼或神经出现肿瘤,以及肿瘤阻塞血管所引致。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