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尽早诊治

频频大声打鼾,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的体征之一。
频频大声打鼾,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的体征之一。

字体大小:

睡不好的原因很多,最严重也必须尽早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在本地却诊治不足。

配合上周五(16日)世界睡眠日,睡眠专家和耳鼻咽喉科专科医生受访解释诊治不足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也告诉我们怎么降低患病风险。

无论睡了多久,白天还是异常疲累?晚上睡着后,常常忽然呛醒?

这些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简称OSA)的症状。

根据裕廊保健集团2016年的研究,新加坡每三人中有一人患有中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由于许多患者没有主动求医,因此这种睡眠障碍在本地诊治不足。

患者在睡眠中,会因为呼吸管道塌陷,而导致上气道受阻。如果出现部分或全部阻塞,呼吸会短时间减弱或中断,导致血液氧量降低。中断时间短的约10秒钟,长则达一分钟或以上。患者伴侣可能发现他在睡觉时呼吸暂停,而窒息问题在一个晚上可以发生数次至上百次。

上周二(13日),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睡眠中心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主任莫颖娟副教授在飞利浦睡眠与呼吸教育中心开幕仪式上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在全球各地相当普遍,本地的患病率也比之前以为的高。遗憾的是,很多病例都没有得到诊治,所以必须提高公众意识,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莫颖娟副教授指出:研究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更可能患上心血管疾病、中风以及较难控制的高血压,猝死风险也更高。

即便是较轻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也会导致睡眠素质下降。莫颖娟副教授说:“成人每天需要七至九小时睡眠,但重要的不只是睡眠时长,还有睡眠素质。”

患病风险随体重和年龄增加

优质睡眠是提升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怎么减少患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的风险?

20180320_4_Small.jpg
韩鸿元医生:病因与年龄、性别和体重有关。

The ENT声音与打鼾诊所耳鼻咽喉专科医生韩鸿元在开幕仪式现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详细解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的患病因素:年龄、性别和体重。

他说:“受影响的一般是中年男性,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病,女性则是五人之中,有一人患病。不过,过了更年期,女性患病概率就和男性相当。因为随着年龄渐长,肌肉张力(muscle tone)会跟着下降,因此更可能发生呼吸管道塌陷的问题。”

儿童患者则可能是因为腺样增殖体和扁桃体肥大,导致呼吸道受阻。韩鸿元医生建议:尽早医治,成年后才不会继续受到困扰。

我们不能改变年龄和性别,但另一关键患病因素绝对在控制范围之内。超重者会因脂肪组织过多导致喉咙狭窄,腰围过大也会在夜间挤压肺部,喉咙可能随之收窄。

韩鸿元医生说:“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维持正常体重,减重也是超重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法。”

20180320_3_Small.jpg
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压呼吸器疗法。

多种治疗方法

体重正常的患者,则必须尝试其他治疗方法如体位干预治疗(positional therapy)。韩鸿元医生解释:“改变睡觉姿势,例如从仰卧改成侧躺入睡,舌头就不会被地心引力往后‘拉’,有助避免上气道受阻。”

如果体位干预治疗不见成效,医生会按照患者患病程度推荐治疗方法。中度或高度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中,最常见的是正压呼吸器疗法(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简称PAPT)。患者睡觉时必须戴上衔接至人工呼吸器的面罩类器材,通过面罩导入气流。这种医疗设备售价从3000元左右起跳,患者必须终身使用。

韩鸿元医生说:“配对器材后,患者每年只须复诊一两次。”

不过,有些患者不习惯戴着呼吸器睡觉,因此医生可能建议其他治疗方法如软组织(soft tissue)手术和骨骼手术,或使用口腔矫正器(oral appliances)。

量“口”定做的口腔矫正器类似安装在上牙和下牙上的双层防护牙托,必须戴着入睡。矫正器会把下颌骨往前牵引,托住下颌,从而确保上气道通畅。

韩鸿元医生说:“在本地,最普遍的睡眠问题应该是睡眠不足,许多人也都有过失眠问题。不过,疾病负担最重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因为患者更可能因此患上许多病症如青光眼、心脏病和糖尿病等。这绝对是可以治疗的疾病,所以一定要尽早求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