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怡:艺术何价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近年来,有许多讨论话题围绕着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同样的,本地艺术人才的去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似乎出在艺术教育和整个社会对艺术的错误观念。


在亚洲,多数家长不鼓励孩子学艺术,甚至不把搞艺术当成正当职业,因为他们认为搞艺术赚不了大钱。奇怪的是,这个想法和现象似乎只限于亚洲。在西方国家恰恰相反,美术是个非常崇高的,而且也是钻研哲理的一个专业,搞艺术的都是精英。英国王族都毕业于与艺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律师、医生或工程师等都是白领阶层的工作,只有艺术才够优雅高尚,配得上贵族的身份。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在大学时期,就主修艺术史。


事实上,认为艺术家都会饿死街头的想法已经落伍了。远在60年前,随着波普艺术(Pop Art)的崛起,买卖艺术品已普及化,开启了一个蓬勃的艺术交易市场。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就把艺术创作当作生意来经营,利用丝印技术(silkscreening)大量生产自己的画作,还请了不少助手帮忙印刷,把整个制作过程工厂化,将艺术品包装并打造成知名的品牌,自己做自己的代言人。他的理论是,如果生产量和盈利划上等号,那么提高艺术家的生产量,就必定赚大钱。那么前卫的想法,颠覆了“艺术因限量而有价值”的观念。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