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花园

衣若芬和台湾作家黄春明。
衣若芬和台湾作家黄春明。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

台湾文学花园的繁茂,就是有赖于黄老师这般,始终保持创作热情,笔法新颖,因兴趣而工作,又在工作中保持兴趣的作家。

 

“我是一只羊,吃草是我的生活;吃草是我的兴趣;吃草也是我的工作。”黄春明老师说。

2015年4月,举办过“四月望雨”,介绍台湾歌谣的活动之后,完成了“台湾文化光点计划”的第一期工作。今年,我又担任了南大“台湾文化光点计划”的主持人,总策划新一期的活动,新一期的主题是文学。

从明清以来,台湾便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未被政治风暴损害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相对完善的语文教育,有利于培养善于书写表达的作者,很适宜介绍给爱好阅读的大众。

不过,在一片热议及批评时下人们欠缺阅读习惯,出版社和书店逐一倒闭瘫痪的状况下,要办文学讲座吸引更多青年读者并不容易。需要阅读的资料已经充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能找得出时间来静心读文学书吗?

于是,我们设计了“读给你听”的亲近文学作品方式,用美声朗读搭配优质音乐,希望让大家从听觉里接受文学的内涵,感到文字的魅力和动力。我们精选了十位作家的散文,包括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台湾文学“教母”齐邦媛老师、荣获文化奖得主林文月老师、原住民作家瓦历斯.诺干、钟梅音、张晓风、黄春明、苏伟贞、陈黎以及我的散文,从10月31日起,每日下午3点15分,在958城市频道播出,每集十分钟。

虽然只是十分钟的节目,我们仍然尽全力筹备,挑选内容和篇幅长短合于十分钟朗读的篇章,在作者的性别、年龄、身份背景、写作风格等等各方面有所均衡,以期达到宏观言简意赅的台湾文学史目的。

散文的抒情传统和议论特征,是文类中颇受关注,并且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启发性的书写载体。所以,对于初学一种语言的人来说,阅读理解散文作品,是帮助提升言说能力的最好方式。

在现今各种新媒体逐渐在内部取得协调,外部多元扩充的便捷条件之下,我们决定为名为“台湾文学花园”的广播文学节目,搭配相关的视频和图像,趁着学校休讲的期间,前往台湾采风。

梅姬(编按:本地称“鲇鱼”)台风却尾随我们抵达台湾,整个打乱了我们规划的行程。约定好要前往彰化赖和纪念馆那天,铁路全线停驶!雨不算大,一阵阵的狂风吹倒了路树和商店招牌。我们在台北车站徘徊,心里还期待台风能奇迹转向或减弱。

在台北地下街商场觅食,大多数店家都大门紧闭,顾客也大多和我们一样,是外地来的。还有不少拉着巨型行李箱的游客,来回晃荡。他们不是在闲逛,而是好似无处可去,干巴巴、眼睁睁,百无聊赖又无可奈何。

我们终而也不得不去办理退票手续,打消了参访的念头。

第二天,几乎台湾本岛各地都快要脱离暴风圈,各县市政府却纷纷宣布停止上课和工作,铁路也要下午两三点才恢复畅通。预订计划,是要到台南台湾文学馆,依此行驶班次,就算到了台南,已经傍晚,何况本日还闭馆呢。

我决定更换行程,试着和作家黄春明老师联系,和他见面采访。

黄老师大病初愈,休养得宜,看来精神奕奕。他强调要“好好生活”,写作不是凭灵感,而是从生活里体会。现代人的生活同质性太强,不容易有个人独特的经验和想法,同时词汇量有限,无法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同一个动作,结果作品贫瘠。

我请教黄老师,写作对他的意义是什么?

黄春明老师说:“我是一只羊,吃草是我的生活;吃草是我的兴趣;吃草也是我的工作。”不必刻板每日如工人上班,规定自己一星期得写多长的文章。对于黄老师,写作、贴撕画、办剧场等等,都是兴趣兼工作,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多发挥个人所想,创造更满意的作品。

我常想,台湾文学花园的繁茂,就是有赖于黄老师这般,始终保持创作热情,笔法新颖,因兴趣而工作,又在工作中保持兴趣的作家。

后来我们按照原计划,采访了台北纪州庵文学森林、台湾文学馆,以及苏伟贞老师。这些精彩的内容,都将逐一上载到南大“台湾文化光点计划”的网页,和全球同好共享。

随着“台湾文学花园”广播文学节目即将播出,10月30日上午十点半,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16楼,将举行“声情文学”讲座。本地的资深朗读声音演员将现身说法,结合视觉与听觉,和大家一起,悠游在花团锦簇的文学天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