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盈:龟屿散记

字体大小:

若非茶阳(大埔)会馆组团半日游,对龟屿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半个世纪以前。

依稀记得念小学之时,随舅舅到龟屿,外婆重复叮嘱:千万别吃肉类,那会冒犯“拿督公”,惹祸上身,给浪卷走!

从红灯码头坐上摩托船,引擎的臭油味熏得我连连作呕,好不容易挨到岛上,人潮汹涌,随大人持香膜拜,推推挤挤凑热闹,其他记忆近乎零,船引擎的油味却埋下了日后晕船的伏线。

龟屿“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初,时任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率领船队,回乡途中在龟屿水域触礁。龟屿因此为世人所知,当时称为“总督岛”,新加坡海峡则成了“总督海峡”。后来,龟屿数度易名为“果阿岛”“山峰岛”和“登巴友岛”(马来语:泥丘岛)。

龟屿传说最少有五个版本。一说是百多年前,马来同胞拿督塞拉曼和一个叫yam的华人,渡海到龟屿静坐和斋戒,华人得了重病,塞拉曼为他日夜祈祷;一艘载了水和食物的船“奇迹”般出现,救了他们。两人患难见真情,结义为兄弟。

另一说是:数个世纪前的一个农历九月,一艘船在新加坡海域失事,遇险船员被一只化为小岛的大海龟救起。为了答谢“神龟”,便在岛上建庙供奉。因此,整个农历九月,岛上两座庙,香火不断,香客和慕名前往的游客,每年多达二三十万人。

不管是哪个传说,特点都聚焦于华巫两族同胞互爱互助,是信仰和谐无间的楷模,温馨、神秘、奇特但不浮夸。

龟屿离新加坡本岛约6公里,原为礁石露出海面的两个突出的部分,1975年填土连接,面积扩展7倍,开辟为旅游胜地。

岛上的“大伯公”庙,由一华族富商捐款建成,主要供奉大伯公和“送子观音”,香客祈求的是健康、长寿、财富、平安以及恩赐子女。此庙沿海边岩壁建筑,三面临海,一面向湖。红墙绿瓦,飞檐、拱门、围墙、亭榭和龟山等,古色古香,湖中倒影,煞是好看。

拿督公庙建在陡峭崎岖的小山丘顶端,共设三座马来祭坛。参访者须沿曲折山径,从152个石阶拾级而上。半山设凉亭,居高临下,椰影婆娑,碧波蓝天;烟云水雾中,眺望本岛金融区大厦耸立,金沙船型建筑和摩天轮,若隐若现,是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岛上水清沙白,远离尘嚣,清幽宁静,避开进香旺季到此一游,确实舒畅自在,心旷神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