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若:面簿朋友

字体大小:

天南地北

俗话说: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我偶尔会在想:面簿朋友是什么?一则帖文,出自一位在线上线下都相识的朋友之手,读来颇为令人莞尔。这位朋友的前面簿朋友,喜好用充满负面情绪的文字在网络上招惹争议,于是朋友决定将此人从自己的面簿朋友名单上删除。朋友这样写道:“私底下我们还是朋友,只是无法做面簿朋友。”

不经意地,我想起自己在面簿上的一段邂逅。某位不知身在地球哪个角落的面簿用户,向我发来了加我为友的邀请,在审慎地浏览对方的面簿页面后,我接受了对方的邀请。不料,刚刚成为面簿朋友,我这位新“朋友”却发来私信,用英文问我:“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吗?”

有很多人会有此疑问:为什么我明明认识这个人,彼此在生活中互相有交流,为什么偏偏对方在面簿上与我视而不见呢?一次参加一场聚会,提早离场时,在电梯里不期单独遇见某位心中景仰的年长人士,互相问好后,我脱口把心里疑问说出来:“那天我在面簿上加了您……”

“噢,对不起呀。那是旧同事让我与他们保持联络的方式,所以我没有多加朋友。”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休的长者谦逊地解释说。听闻长者的回答,我反倒觉得该说对不起的应是我自己了。

面簿这新生事物,曾经被一些朋友讥笑为“非死不可”的玩意,这玩笑话里多少也透露了一点对人性的参透。其实,就如同人类发明创造其他工具或武器一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它。

与人相处,如果在现实生活里都不能相遇而安、互相尊重,又怎样会在面簿里成为真正朋友呢?商号的面簿希望点赞越多越好,个人面簿的朋友也是越多越赞。

这面簿发明自英语世界,英语中的朋友一词与汉语里的内涵是否完全对称?古人对朋友的界定内涵要比现代人,严谨小心得多。相比而言,中华古人择友慎之又慎,这一点,今人可以从古文里看出。

2000多年前的孔子,在《论语》里有言:“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从浩瀚的中华文化典藏里,我们也得知:古中华文人将琴、酒、诗,当作自己有品位的书房三友,旧中国画家把松、竹、梅,意象成久经考验的岁寒三友。朋友,你心目中的朋友又是属于哪一类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