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铿:消失中的硬币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最近重看香港民初连续剧,戏里用的货币是大洋,外甥问我大洋是谁。这也难怪,大洋这名称听起来既像世界地图里的名称,又像人名。银幕里身穿西装披上大衣头戴上海礼帽的角色将硬币握在手里把玩或抛着玩,叮叮着响,大洋弹指间腾空快速旋转,发出低鸣声,又在地心吸力的拉扯下回到掌心,仿佛把玩着权力,胜筹在握,显示出潇洒和随意。


这样的情景换成今天的香港就有点滑稽,事因香港面值最大的硬币是港币五元,连报纸都买不到,仔细想想五元好像勉强足够在杂货店买瓶蒸馏水。由于储值卡的出现,现在香港市面上一般只收元值的硬币,元值以下的连菜市场里卖豆腐的都不收。在香港元值以下的硬币叫“神沙”,非神亦非沙,包括一毫两毫和五毫。虽然像染上瘟疫一样,谁收到了都想赶紧的抛出去,但“神沙”本身还是法定货币,积少成多说不定还可能足够换顿快餐饭吃。加速硬币消失在历史的长廊里的还有金融管理局的两辆硬币回收车,将千家万户囤积的硬币回收。


前几个月在美国,发现不但硬币逐渐消失,连纸币也已开始失去其用途,尤其是所谓大额的百元美钞,几乎是每张都要经过验钞笔检验过反复触摸检查后才接收,花的时间比用信用卡或银行卡多上几倍,完全无大爷消费白花花银子的快感,反而有种大乡里出城的感觉。现在大爷的银子存在卡上和电话里的程序里,没有了搬运的烦恼,但也少了一份对金钱的认知感,反正就是一堆数字。就因这世代的传媒常把亿挂在口中,项目百亿千亿万亿的报道不少,房子都是千万上亿,花费都是十万八万,买个袋子也成千上万,“神沙”那几毫子已不算是钱,大家都忘了这个城市还有一大堆拼命用脚踩扁铝罐和在垃圾桶或巷子里寻找废纸皮的那群人,找的就是一公斤五六毫子的“神沙”。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