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眼界大开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去年9月叶德娴奉劝香港市民踊跃投票,“我觉得这个世界,蠢,没关系,但千万不能懒!又蠢又懒就是死症”,我一看熟口熟面,但想来想去记不起哪里见过。前两天收到约翰伯格(John Berger)逝世消息,网上悼文读了几篇,忽然如梦初醒:这又蠢又懒的家伙,不是我还会是谁?八九十年代心仪的作者,和70年代最喜欢电影之一的编剧,竟然是同一个人,直到人家仙游方才察觉,惭愧啊惭愧。那部影片叫《乔纳2000年将25岁》(Jonah Who Will Be 25 in the Year 2000),阿兰泰纳导演,我是在伯克利太平洋电影图书馆看的,惊为天人甘之如饴,可惜时移世易,现在不大有人提起了,甚至瑞士曾经涌起新浪潮,一般观众也毫无印象,只有生逢其时迎面撞上浪花的幸运儿,对湿身的乐趣印象深刻。如果让保罗贝尔蒙多是法国新浪潮海报男,那么瑞士版那个叫Jean-Luc Bideau,顶天立地的身材魁梧得有点笨,《乔纳》里他自嘲“高大得好像一只象”,跟着马上补充“记忆力也像象”,银幕下的小矮人居然不遑多让,笑过之后记到如今。


经验不足的缘故,片中八个和建制对着干的新中年,被眼界浅窄的我定位为过气嬉皮士,完全无视六八5月学运留在他们身上的烙印。下乡务农、拯救鲸鱼、提倡有机耕种、智慧式创意教学、反地产霸权和自由性爱等等主题副题,当时虽然没有读过伯格的文章,但后来因为追赶时髦打开他的书,页与页之间川流不息,只有服了迷幻药才没有一加一。或者三脚猫读者着眼的除了艺术还是艺术,忽略了同样重要的社会性?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