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怡:让孩子受挫折

字体大小:

新学年开始了,身为中一班主任的我,最兴奋的除了迎接一批新同学之外,就是期待在家长会上见到家长。所谓一图道千言,最快及最能了解小孩的方式就是观察他们的父母。因为小孩的生长环境及教养模式是塑造小孩性格的关键。因此,观察家长的言行举止就能知晓小孩的性格发展,甚至看见他们父母的影子。

从小学到中学的确是小孩成长重要的阶段,父母难免会担心小孩的适应能力。即使再小的问题,好些父母都急于替孩子们解决,替孩子们做决定,如座位与功课表的分配。新学段的开始就是让学生跌跌撞撞,慢慢调适的最好时期。倘若父母连这一点点的不顺都不愿意让孩子面对,没有耐心等待孩子经历挫折而成长的话,我们下一代难免会成为“草莓族”,一压就破。

好些学生的想法似乎非常成熟,问起他们为什么要修读第三语文时,都能头头是道地说出多学语文对将来就业的上百种好处。十三岁的小孩已经懂得生计这么实际的问题,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他们和父母在家里对话的内容。父母一句不经意说出来的话,也许就会成为小孩生命的核心价值。

台湾作家李崇健老师在耕读园的讲座上提到三项关于人的原始趣向:维生、互动、创造。东方家庭自古以来就一直强调维生,一直以工作来衡量人的价值及引导小孩的志趣。相反的,西方国家注重的是人的创造力,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去想象无限的可能,培育了不少发明家。以维生为目标的人生是劳碌的,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五斗米折腰。创造则是人的天性,为创造而活是在生命中寻找意义,是真正的在改变及改善自己的生活及环境。

能领悟“人的原始趣向”的父母就不会只是担心小孩在学校里的选课和成绩,而是能够和孩子对话,了解小孩们自己想要什么,想创造出怎样的生活。小孩有了创造的目标,大人只需要从旁用爱浇灌,无论多艰难,孩子们都能从缝隙里钻出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