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真:巧克力和爱情

字体大小:

追求

曾几何时,巧克力成了爱情的代言人,情人节的爱情颗粒,甜、腻、味美,入口即化。无需深究到底是化为乌有?或是融入体内转化成爱情催化剂。最早与巧克力沾上情边的记载是12世纪玛雅部落酋长8匹鹿,他在今墨西哥境内阿尔本山Monte Alban庙宇举行娶妃大典。没有金、银、石做爱情见证,唯有可可豆制作的食物巧克力。

巧克力似乎是玛雅人的惯用饮料,古玛雅文化中心曾出土了一件公元前600年的陶罐,分析罐内残迹是巧克力饮料,有香料、蜂蜜、辣椒和玉米等配料。可见,玛雅人的口味和现代人很不一样。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第四次登陆美洲大陆后携带可可果回国,那是1502年的事。1528年赫楠·科提献“棕色黄金”给西班牙国王查尔士。从此,可可粉登上舞台 。大量运送是16世纪末,主要是药用,也有饮用。

中世纪基督教的世界对巧克力、茶和咖啡这类有振奋精神作用的饮料充满疑虑。有些基督教传教士担心这些饮料会被教廷归类成有依赖性,会上瘾的禁品,于是积极宣传药用价值,如便秘、消化不良、痔疮、肾脏疾病等。又有一说,可提高性功能,所以孩童和妇女禁用。

公元1660年,西班牙公主玛利亚与法国太阳王路易14初定婚约,公主送巧克力做定情物给未婚夫,巧克力因而风行欧洲。太阳王的情妇杜芭莉夫人每天清早为太阳王准备加龙涎香等特别配料的巧克力饮品,声称可增精补气。西班牙医生开始在巧克力中加糖、肉桂、八角、香草、丁香和橘子花等,宣称可均衡体内阴、阳。

就在这时,巧克力也传到了意大利,受到上流社会和教廷高层的青睐。公元1671麦迪奇大公致信红衣主教,感谢他赠送巧克力。从此麦迪奇大公有了茉莉花等秘密配方,下令不准传出,只能在佛罗伦斯享用。

几十年后,准确地说是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1706年7月2日),皇帝下诏英武殿总监造赫世亨询问新到京城的意大利传教士多罗,并索取药品“绰科拉”。于是多罗主教送康熙巧克力150颗 。

既然皇帝有命,赫世亨加倍效力,请教宫廷的洋大夫宝忠义,仿制西洋样,制作全套白银巧克力食具,和黄杨木碾子,选150中的50颗巧克力,装柳条盒子,同奏折一并呈上。奏折里还有葡萄牙人徐日升对巧克力各种效用的解说。康熙觉得既然没有多少药效,就失掉兴趣,传令不要再送。赫世亨再上奏,康熙回“知道了”,再没有了下文。到底康熙有没有尝巧克力,没有相关记载。

不久,多罗主教在南京代替当时教皇克莱蒙11世下令,不准天主教徒用“天”字,不许拜祖宗、祭孔子、置祖先牌位等。惹怒了康熙,下多罗入澳门大牢,并致函质问教皇,教皇的回信14年后才到,多罗已经死在澳门牢狱11年。

同世纪的法国皇后玛丽安东尼,带了巧克力师傅从奥地利嫁到法国。1791年法国大革命,她带了100件巧克力器皿逃亡回娘家,不幸被抓,并遭砍头。巧克力故事多,与爱情交集的案例,肯定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