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屈原塑像的联想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回国恰逢端午节前后。陪妻和女儿以及外孙女往四马路购物。广场有“应节塑像”:中秋是嫦娥,农历新年是财神爷;端午节,当然轮到屈原了。此类塑像我向来不很留意。譬如财神爷,总是一个样儿——谁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儿?至于嫦娥,也同为神话人物,只要塑成个古典美女就行。


这一次,却令我刮目相看。不同于嫦娥和财神爷,屈原到底是名列史传的古代大诗人,虽没人见过他,诗人却有作品传世,而这作品便成为历代画家按图索骥的灵感来源。“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中这两句,更是后世屈子画像的根据——尤其是屈原引以为荣的“高冠”。眼前的塑像也高余冠之岌岌,也佩带一把古代的长剑。当然,最重要还是人物的性格。自古以来画屈原者,多着重于突出其行吟泽畔的抑郁哀伤、形容憔悴的神貌(最典型者应该是明代著名人物画家陈老莲之《屈子行吟图》)。令我惊奇的是,四马路这座“应节塑像”倒是别出机杼。


人物塑得有棱有角。虽也瘦削,却并非枯槁。相反的,还满脸愤激。何况还有紧握拳头的右手(紧握一团难以言状的怒火?)我怀疑雕塑者应该参考过《屈子行吟图》,但加上自己另一番诠释。这新的“诠释”,使屈原塑像少了几分萎顿,多了几分坚毅。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