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向京:品酒小银杯

法国古董品酒小银杯打造得精致漂亮。(黄向京摄)
法国古董品酒小银杯打造得精致漂亮。(黄向京摄)

字体大小:

小银杯在历史上一度风头无两,带出西方品酒史的重要篇章。

这只可爱的小银杯不久前从一位茶人转到我的手上。他不知从何处掏来的宝贝,本想用来盛茶叶,但面积太小,不太好用,听人说是以前品酒的小银杯,想想我工作需要经常品酒,大概有些用处。

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小银杯,把玩之间,一时兴起,上网搜寻其身世背景。

小银杯名为Tastevin,相信最早可追溯至15或16世纪的法国,经常被当成一种洗礼的礼物。它其实是一种很实用的工具,而非装饰的艺术品,勃艮第人将之收在口袋里。它是葡萄种植者、酿酒者或品酒者不可或缺的小玩意儿,可以是纯银或镀银,功能是将一些葡萄酒盛在杯里,观其酒色,尤其是红酒,凹面会带出红宝石酒色的光泽。宣传勃艮第葡萄酒的大使,在1930年代成立的小银杯骑士会(la Confrerie des Chevaliers du Tastevin)干脆以小银杯命名。

这只相信是纯银的小银杯生产于法国,边沿有三个钢印:一个看似密涅瓦人头像银标,戴头盔的雅典女神形象,是罗马的保护神,也是艺术家和手工艺者的保护神。密涅瓦银标1838年开始使用至1973年;一个刻上MP的生产商印;一个是Philippe Vachey字样,揣测可能是侍酒师或使用者名字,毕竟小银杯在法国高级餐馆使用,侍酒师将之系上银链或绶带挂在胸前,方便使用,查看酒色是否变质。

小银杯打造得精致,杯身用了藤上一串串葡萄为主要图案设计,圆形的杯把是蛇形,做工漂亮。有一次,我带了这小玩意儿去品酒会,分别用小银杯和玻璃杯品尝德国丽丝令白葡萄酒,二者在口感上没什么不同。这纯粹很好玩,小银杯在历史上一度风头无两,带出西方品酒史的重要篇章。

一直有种说法,说是水晶品尝杯的发明,掩盖了小银杯的风头。英国知名葡萄酒评家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去年写了一篇《小银杯的回归》,认为这不是一场银和玻璃的战争,而是光和阴影之间的战争。

罗宾逊指出,大部分坏酒肉眼可识别,只是在电灯还没发明的年代,照明是否足够是个问题。今天在灯光明晃晃之处,只需有白布(这位酒评家也用自己白衬衫的袖子)或白纸作底,一个正式水晶杯就可以好好品酒。如果照明不够,就无法准确观察酒色。有一次,她考酒试时,因光线太亮或角度不对,酒色分析全错了,她就想若有个小小的随身携带的银杯可以派上用场就好了。酒色从银杯底部就可观察到。

罗宾逊说,当年的酒贸易商很快地发现,在只有烛光的酒窖里,小银杯底部的银质可以反射出白光,条件是杯底得浅,否则光线无法到达底部,借此观酒色,用来测量酒是否成熟。勃艮第人发现底部凸面的设计可以反射出最多的白光;波尔多人则选用圆滑的金属面,重点是发射光,这也是杯子非得用银面的理由,即使在光线微弱的穴洞深处或船上的甲板也可看到。

然后我们看到小银杯造型设计更加丰富,品白葡萄酒的小银杯设计成逗号的凸面,红酒用圆形的凸面,买卖商各有不同版本,而根据罗宾逊收藏小银杯的经验:唯一重要的是物件的组合:银器最佳,中间凸出,反射出光。如果酒色不清晰,买卖就免谈。

罗宾逊指出,电灯发明之前,酒贸易商人人口袋里皆有小银杯,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小银杯,无需对比,他们的财富也建立在观酒色的本领上。这小玩意儿才成为专家的象征物。直到20世纪登场,玻璃杯、电灯泡加桌布的强大组合,让小银杯从此被搁在一旁。

罗宾逊在文中鼓励大家买几个小银杯来玩玩,觉得小银杯在有非凡葡萄酒、敏感与会者的私人场合上出现会产生一种魔幻作用,有如看进水晶球般。呵呵,这像酒鬼的乱语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