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本地写作人) 燃放爆竹是华族过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 童年成长在马来亚胶林,父母亲生活节衣省吃,但到了过年会买新衣新鞋给我们穿,除夕团年饭也丰富一些,鸡鸭肉都有,不像平常三餐都是青菜豆干。还有平时喝不到的汽水,令我们这些小孩子觉得,过年是最过瘾、最兴奋的日子。 因而,童年总是盼望过年的到来。不过,燃放爆竹好像是有钱人的玩意,父亲就从来没买过爆竹回来,爆竹长的什么样子不得而知。 爆竹声中感受到过年的气氛 过年爆竹声在胶林里并不响亮,只能听到远处的一两家燃放,但听到爆竹声,就能感觉到有过年的气氛。 后来父母家搬进小市镇,过年可热闹了。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燃放爆竹声震耳欲聋,年幼弟妹则也成了燃放爆竹高手,各种大小型烟花爆竹玩得不亦乐乎。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去寻找新天地,多年后携家带眷移居狮城,自此过年回乡成了每年的惯例。无论新柔长堤如何堵塞,总会赶得上吃年夜饭。虽然当年过年不外是大鱼大肉,喝汽水,跟朋友玩牌,与兄弟们闲话家常,但见母亲仍然健康,见她依然喜欢问长问短,欣慰温馨之感油然而生。 过年放爆竹的重头戏,是在除夕夜12点。时辰一到,那吊在门口长长的红爆竹即被点燃,劈里啪啦地响起来,在家乡小镇响彻通宵,掀开新年的序幕。我们则在烟硝味中,去旧迎新,憧憬着新一年的计划。 然而年前高龄母亲逝去,家乡老屋易手,过年回家已经不再。对此时的我来说,家乡爆竹声已远,只有电视荧幕播放的以往牛车水爆竹声,仍可回忆起过年一些燃放爆竹的情景。就以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作结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