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舒卷 这个女子的塑像,就稳稳地坐在宇治桥上。她执卷而读,神情恬然的脸上,荡漾着一抹蜻蜓点水的笑意。波光粼粼的宇治川,忠心耿耿地守护着她。 她那部呕心沥血的长篇巨著《源氏物语》,风靡了日本和世界各地的读者,成了不朽的经典小说,后来,还被改编为脍炙人口的电影、电视剧和动漫等等。宇治这个小城,更因为她小说所留下的美丽烙印,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的游人来访。 她,就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家紫式部。 此刻,站在宇治市,我思潮起伏。尽管宇治市有着“抹茶之乡”的美誉,尽管宇治市的平等院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可是呀,如果紫式部不曾把《源氏物语》最后十卷的故事舞台安置在宇治市(“宇治十帖”撰写的是主角光源氏死后,发生于他后代那千丝万缕的情爱纠葛),如果宇治市没有设立“源氏物语博物馆”,那么,我很肯定,我是绝对不会千里迢迢地把足迹印在宇治市这个人口仅仅19万的小地方的。 《源氏物语》,如今已经成了宇治市一个闪亮的地标了。 自小便被誉为才女的紫式部,出身于贵族之家,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通晓汉文、音律和佛典。后来,家道中落,她嫁给一位比她年长25岁的官宦当小妾,育有一女。婚后几年,丈夫便去世了。她寡居终生,不曾再婚。 丧夫之后,紫式部的生命出现了一个转捩点——她应召入宮,当上了皇后藤原彰子的侍读女官。这段长达数年的宫廷生涯,成了她创作极好的铺垫。在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素材后,她拿起了笔,塑造了“源氏”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通过了他,大胆地、真实地、深刻地、细致地将宫廷贵族你死我活的权势之争,荒淫萎靡的生活面貌描写得淋漓尽致。全书长达83万字,共分54卷。紫式部以清晰的脉络,将宫廷错综复杂的故事写得丝丝入扣,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早完成的长篇小说。 《源氏物语》被视为一部高度写实的小说,它不但反映了当时贵族流光溢彩穷奢极侈的生活,也同时揭露了政治的腐败,权力的倾轧,贵族们丑恶与阴暗的人性,可说是平安时代宫廷生活的一面镜子。 在宇治市的《源氏物语博物馆》内, 陈列着《源氏物语》的多种版本、多种译本。 丰子恺和林文月的中文译本,历来为大家所推崇。究竟是谁的译本更接近紫式部的风格呢?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褒者认为丰子恺的翻译简洁雅致,古韵悠然,底蕴深厚,为上上之选;贬者则认为他“喜用俗恶成语,对于平安王朝文学的空气全无了解”(周作人语)。褒者认为林文月的译文细腻婉约,用语华丽,文风旖旎,他人难及;贬者则难以接受她统一地以楚辞的方式来翻译书中的795首“和歌”——尽管林文月本人表示这是她想要刻意达致的“一种新的翻译效果”。实际上,正因为丰子恺和林文月两者的译笔截然不同,读者以目驰骋于文字时,便有了全然不同的感受和享受。当一个读者,鱼与熊掌,兼而得之,是很幸福的呀! 林文月花了五年半完成了《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搁笔之际,“丈夫和一双儿女已经沉沉睡下,从窗口远眺过去,整个台北都在安眠,只剩下稀稀落落的灯光。”她动情地说:“我当时感觉紫式部就站在我身后。” 捧读她的译著,我感觉,紫式部就在字里行间。 走在宇治市,紫式部更是无处不在。 笔心 丰子恺和林文月两者的译笔截然不同,读者以目驰骋于文字时,便有了全然不同的感受和享受。当一个读者,鱼与熊掌,兼而得之,是很幸福的呀!——尤今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