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集邮 蔚为藏家

陆俨少 《巫峡高秋》(秋斋珍藏)
陆俨少 《巫峡高秋》(秋斋珍藏)

字体大小:

本地书画藏家、秋斋主人曾国和的珍藏,11月24日开始在佳士得250周年香港秋拍期间举行特展,所展出的百件精品,可说是他毕生收藏的完整呈现。

缺乏身家背景的曾国和,30多年来以画养画,以“集邮”心态收藏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在藏画过程中,更有承让的佳话与走宝的遗憾。

本地文史研究者杜南发,为这次展览撰文诠释《秋斋》藏画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教人进一步了解这些艺术品,在时代洪流里如何烙下艺术发展的标志性印记。》p04-07

10月初秋,新理益与天茂实业集团董事长、中国大藏家刘益谦(53岁)与王薇夫妇第一次来新,我国秋斋主人曾国和(60岁)在滨海湾金沙宴请,以名厨郭文秀的特别菜单,佐以日本威士忌“響30年”,宾主相聚甚欢……

曾国和非常敬仰刘益谦,作为世纪藏家,觉得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要什么。在他眼里,刘益谦不仅是亚洲重量级大藏家,拍卖场上往往用过亿人民币举拍世界艺术精品(如明代成化鸡缸杯、莫迪利亚尼油画《斜躺的裸女》、张大千泼彩《桃花源记》),但并不仅仅满足于艺术品收藏,还在上海浦东和西岸、湖北武汉、四川重庆设立“龙美术馆”,将世界级艺术品分享给普罗大众。

曾国和一直不承认自己是藏家,因为自古以来大藏家非富则贵,出自书香世家,财力雄厚,像民国四公子张伯驹能够买到历代多件国宝级文物,根本在于他本身就是“北京四公子”,有钱的公子,当年为了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竟然卖掉15亩地,情操之大,令人赞叹……也因此,曾国和认为,像刘益谦没有身家背景,1980年代当过德士司机,靠证券投资赚得第一桶金,进而收购艺术精品,与夫人王薇并肩作战,无限激情地设立美术馆的藏家,再过百年也找不到第二个。

饭局之后,刘益谦将与曾国和的合照发到微信朋友圈,写道:“国和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近现代书画收藏家,也是大行家,几十年经手的近现代好画实在太多,更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惺惺相惜,曾国和说:“刘总百亿身家,胸襟之大,人品之高,令人钦佩。”

毕生收藏完整呈现

同样缺乏身家背景,没有实业做财力支撑,好在曾国和赶上好年头。1980年代,中国许多优秀画家希望到海外展示作品,新加坡成为其中一站。从新闻从业员转业为驰名中外的中国老字号字画店“荣宝斋”在海外的艺术经纪,曾国和买卖之余,留了一些画在“后花园”,以画养画,30多年来以“集邮”心态慢慢拼凑累积中国近现代书画。

佳士得为庆祝创立250周年,将在香港秋季拍卖期间主办“春华秋实——新加坡秋斋藏中国近百年书画”展览,展出曾国和多达百件藏品,可说是他毕生收藏的完整呈现,也是一次难得的丰收总结。

佳士得在所有亚洲藏家中,看中曾国和的秋斋珍藏,合作展出,是新加坡人的骄傲。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认为,秋斋主人具备独到的眼光,很有魄力,与吴冠中、李可染等大画家相识,在历史舞台上把握机遇,是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以来近现代书画收藏相对齐全的藏家,在佳士得250周年特殊时刻展出,意义深长。

佳士得专家团队从秋斋珍藏中精选250件书画出版两本图录。展览将展出80位书画家总共100件代表作,包含中国近现代五大画派(京津、金陵、西安、海上与岭南),得以展现19至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面貌。

西方取经影响深远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渗入中国后,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起了很大影响,有识之士产生了去西方留学取经的念头,像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吴冠中等艺术家赴艺术之都巴黎学艺,将西方艺术养分、特点技巧与表达形式带回中国;有些画家则选择到日本取经,如傅抱石、高奇峰、关良、朱屺瞻,艺坛上百花齐放,形成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傅抱石《洗桐图》(秋斋珍藏)

曾国和指出,像林风眠的仕女图虽有西洋构图,但内容就是汉代壁画中的人物,含蕴东方内涵。吴冠中留法学的是油画,借西画技巧发展水墨画,常说自己是“中西绘画的混血儿”。还有一批没出过国门,留在本土发展出一己风格的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潘天寿等等。曾国和说:“李可染告诉我,大师级艺术家的造就比科学家还难。”

封面:林风眠《秋景》(秋斋珍藏)
齐白石《白石老屋旧日图》(秋斋珍藏)

曾国和回首“集邮生涯”,觉得“收藏”二字,谈何容易,间中的辛酸苦辣,冷暖自知。他有时得卖掉八张画换一张,有时因不够财力而走宝,如徐悲鸿重要油画《放下你的鞭子》。

收藏启蒙 始于一匹马

上世纪60年代,念中学的曾国和搭巴士上学,一次过站,路过一家陈旧的百年中药铺,在光线昏暗的厅堂,突然看见一匹大马,顿时眼前一亮,仿佛感到一股疾如电,驰如风的力度与气势迎面而来,周围空气也仿佛动了起来。

那是他生平第一次亲睹大画家徐悲鸿的巨幅作品,十分震撼,如真似幻。此后每天放学,他故意过站,就是为了看那匹奔驰的大马。

《奔马图》是徐悲鸿1937年的作品。他带了一批画作,1939年到新加坡参与抗战筹赈画展,画展轰动新马。画家为感谢为画展奔走的福州会馆活跃人物邹绮藩,取出此画补题上款,送给他。邹绮藩为了庆贺好友杨瑞洪创办的杨以炽医局乔迁海山路,将这幅画转赠给他。

徐悲鸿的《奔马图》在曾国和的年少时期开启了他对书画艺术的爱好,进而成为书画收藏家。(档案照)

2001年10月,杨以炽医局受市区重建工程影响拆迁,杨家后人将店内许多百年文物捐献博物馆,仅保留这张大画。曾国和经中间人介绍,认识杨家第三代杨增桩,一见如故,承其转让,让这匹马继续在他生命中奔驰,他用一个字解释:缘。《奔马图》2008年曾在新加坡美术馆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合办的“徐悲鸿在南洋”展出。

错失徐悲鸿名作

不过,曾国和之前曾“走失”徐悲鸿代表作《放下你的鞭子》。它是徐悲鸿1939年在新加坡时所画,是中国抗日题材的画作,原是大藏家黄曼士的旧藏。曾国和从新闻从业员转开画廊创业初始,黄曼士后人让他买这幅画,价格是10万新元,说这件作品很重要,他买了会出名。但对曾国和来说,这笔钱是很大数目,根本拿不出来,这幅画在他家躺了一个晚上就送回去。

后来这幅画卖给做纺织的收藏家郑应荃,折价以8万元成交,分三次付款。这张画又以300万港元转卖给香港一位收藏家,之后出现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以7000多万港元拍出,买家是一位台湾证劵公司的老板,相信是他借给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展出的。这张画是徐悲鸿在星洲的代表作,曾国和没买成,遗憾好长一段时间。徐悲鸿前后六次来新,最长一次住了两年(1939-1941),当时都住在黄曼士家里,有许多重要作品都在那里完成。

曾国和很早就在新加坡宣传吴冠中的作品。他1982年在荣宝斋看到吴冠中的画作,觉得很现代,与众不同,当时北京一些行家还说,这不是中国画,问他怎么卖?但他觉得吴冠中很特别,带回新加坡卖,画价不高,市场不理想,不过,出于很喜欢,他还是继续购买。

一次买下60件吴冠中作品一次他上北京,在吴冠中家里,一口气收了60件画作。那天半夜,曾国和在酒店突然接到画家忧心忡忡地说:“小曾,你一次收了这么多我的画,万一卖不出去,你可要怎么办啊?”长者的关怀,令他很感动。

吴冠中对新加坡的印象非常好,后人把百多件作品捐赠新加坡美术馆。1995年曾国和迁新居,大胆向画家开口要求买一件夜景精品,吴冠中将他自己十分喜欢,收藏家中,不愿售卖的得意之作《欢腾之夜》慨然释出。这是画家极少数的夜景之作。

■“春华秋实——新加坡秋斋藏中国近百年书画”展览

11月24日至28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

12月5日至16日 香港历山大厦22楼佳士得艺廊(中环遮打道18 号)

本文取自高端双语杂志ZBBZ 11月号。由联合早报出版的ZBBZ,只在义安城的Kinokuniya独家销售。

秋斋看秋色 ——《秋斋》藏画的时代 意义与文化价值

秋斋藏画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时代性意义。

1978年12月中国决定改革开放,半年后,年轻的曾国和就初次到访刚刚开放的中国,开始他的经营与收藏之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画艺术市场每一次重大变化,他都有难得的现场经验,一路上点点滴滴的积累,几乎他的每件收藏,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这段难得的时间因缘,使得秋斋藏画成为与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完全同步的一项海外收藏,相当完整地反映了中国书画市场在这个历史性转型时期的重要变化,从早期国营文物单位出口的“货品”、开放初期各大名画家直接出让的创作、拍卖时期市场出现的大量民间收藏,都依次流入秋斋,构成一套富有历史意义的时代性收藏。

秋斋藏品的集藏范围,还涵盖港台新马等地早期国内未见的海外收藏,使其内涵有了更全面与丰富的时代意义。

能完整反映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性风貌,是秋斋藏画在时间上的意义和价值。

能充分体现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的精神,则是秋斋藏画内容的意义和价值。

藏画涵盖清末到民国

秋斋藏画的主要内容,是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绘画,涵盖了从清末到民国的海上画派、京津画派、长安画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东洋与西洋留学归来的“东西画派”,一直到解放后各时期的新中国画派作品。

这一段长达近200年的时间幅度,正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

这时期大量涌现的画派和画家,风格之异,数量之多,为中国书画史上所罕见,既具体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创作所发生的剧烈震荡程度,又展现了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场“百花齐放”所带来的无限生机。

回顾中国绘画发展史,千年来,亦曾经历过多次重大转型。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代表着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都会触发一次绘画创作理念与风格的变化,改变当代的绘画面貌。

所谓“唐画重法,宋画重理,元画尚意,明画尚趣”,每个字都明确点出每一个朝代主要的创作精神,清楚说明不同时代风格变化的主要特色。

但这一系列变化,基本上仍然都是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范围里演变,仍然延续着传统士大夫文人的风雅传统,直到清朝时期,才发生比较具有冲击力的震荡性变化。

清画“求变”

清代满清入主中原的刺激,民间审美观随江南经济力量的兴起,西洋美术随传教士传入,使清代的绘画世界,在四王的正统主流之外,出现了清初四僧、扬州八怪等新兴的“野、怪”画风,而且愈演愈烈,蔚然成风,开启了19世纪以后的巨变时代。

因此,清画的最大时代特色与艺术价值,就在于改变的发生;依历代画风变化特色论述的方式,当可称之为“清画求变”。

随清画开启的变化,进入清末民初的时代巨变,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观念,终于出现爆炸性的发展,掀开了近现代书画创作的全新时代。

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中国近现代绘画世界呈现的景观变化,可谓风起云涌、高潮迭起,全国各地,出现数量空前的画派,名家辈出,无论“以古为新”的吴昌硕与黄宾虹,或“以俗为新”的齐白石,或“以西为新”的林风眠与徐悲鸿,或解放后“以革命时代为新”的新中国画派,及改革开放后“以现代为新”的改革画派,几乎每一个代表性画家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性格,都更重视以各种新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艺术成就。

黄宾虹《天池纪游》(秋斋珍藏)

从大历史的视角观察,这一时期中国画家们,经历了与社会时局进退历程的互动,在传统与多元文化的碰撞的创作激流中浮游,在情感的抗拒与吸纳、反刍与交融之间,他们淬炼思想,启发观念,从绘画价值到目的,从创作的媒材到形式面貌,都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形成一股超越传统的艺术视野及美学观念的巨大“新潮流”,犹如万壑争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构成中国书画史的重要转捩点。

黄宾虹《天池纪游》(秋斋珍藏)

近现代画“求放”

从19到20世纪,近200年来转折时期的特殊艺术发展情境里,有巨大的挑战,有探索的困惑,有许多开展的机遇,所产生的丰富创作成绩,不仅扩大及深化了中国绘画的内涵,也建构了一个中国绘画的新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最主要的精神特色,就是追求开放,概括起来成为一个字,就是“放“,亦可称为“求放”!

若依中国书画发展的传统论述,就是:“唐画重法,宋画重理,元画尚意,明画尚趣,清画求变,近现代画求放”。

追求开放的精神,最宝贵的价值,就是自由化。

有了开放与自由化的新创作观,近现代书画家们,才能有中西合璧、洋为中用,破旧立新的大胆表现;才能融合古今,四面纵横、八面生风,开创出继往开来、生气蓬勃的时代新气象。

秋斋藏画的世界,展现的就是超过一个半世纪以来的近现代历史时期,中国绘画在求变求放的全新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果。每一件不同风格的画作,都可以看见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画家们努力的心血,及对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坚定的信念与信心。

能相对完整收藏这一个时代艺术发展的标志性印记,作为海外民间个人收藏,秋斋主人多年始终不懈的努力、眼光、用心,展现的是新世纪前后期一位南洋代表性藏家的收藏性格与成果,也代表了新中文化交流关系在艺术上的密切关联,深具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可喜可嘉,可观可贵。

■本文节录自“新加坡秋斋藏中国近百年书画展”之序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