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欣:你是否在乎文化?

作者寒假回新过年,摄于春到河畔大年初一。
作者寒假回新过年,摄于春到河畔大年初一。

字体大小:

留学博客·欣说心语

只要我们能敞开胸怀,踏出第一步去认识传统文化,就会发现,“文化”向来是个动态概念,会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改变,不断地注入新血。

2017年,第二次到访春到河畔。以前从来不觉得有必要去人挤人,也不怎么感兴趣。因此春到河畔至今31年,我第一次到访却是去年。当时有感而发,在Instagram账号上写了这么一段文字:“今年寒假回宗乡总会服务,认识一部分的工作团队,看到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随着自己接触的文字工作中,仿佛在眼前看见栩栩如生的舞台表演、灯饰摆设,激光烟火秀等等亮点,开始想象在浮动舞台会有的热闹,逐渐想要到场参与这一年一度的佳节盛典。”而今年再次回到宗乡,虽然工作范畴稍有改动,但殊不知,春到河畔已在我心中悄然种下种子。

体验本地华族文化最佳场所

对一些人来说,春到河畔是童年的回忆。从新加坡河畔到如今的滨海湾浮动舞台,一年又一年的主题不一,唯独财神爷不变,春到河畔的一点一滴伴随着他们成长,故此每逢新年必定到场支持。对一些人来说,春到河畔是去体验本地华族文化的最佳场所。开幕当晚我到场支援,两位外国朋友问我活动和节目安排,表示他们隔天就要飞回英国,想再来看看。还有另外几位印度朋友问我其历史背景,想多了解华族文化。对一些人来说,春到河畔则毫无意义,不屑一顾。

如今,对我而言,春到河畔是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无论角色大小。或许从前,传统、文化,对我来说只不过是遥远而又陌生的概念,但随着多一点的了解和逐步地参与,春到河畔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心血,以至于后来,每每谈起,尽管自己的角色微不足道,却还是有股莫名的自豪感,告诉家人和朋友,去看看吧,真的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如果问,传统、文化,要怎么吸引年轻一代,那或许,第一步就在这里。只要我们能敞开胸怀,踏出第一步去认识传统文化,就会发现,“文化”向来是个动态概念,会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改变,不断地注入新血。

灯饰朴实讨喜

而今,春到河畔的灯饰褪去了以往的奢华与高调,莫名地朴实与讨喜,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财神、雄鸡、舞狮等传统象征,融入了樟宜机场、双溪布洛湿地保留区(Sungei Buloh)、未来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元素和地标,与新加坡当今、未来的重点课题更加契合。

或许,顽固死板的并不是传统也不是文化,而是我们自己,停留在狭隘的既定印象,一开始就对传统判定死刑。诚然,我们无需一味守旧或是全盘接受。但是,这当中一定有一些东西,有其存在价值,值得我们去探讨和传承。而今年,以小朋友和各大族群为造型的灯饰,或许也蕴涵着促进跨文化参与,以及年轻一代传承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景。

无论如何,过年,本来就是和家人一起过的年。在这个团圆的季节里,如果你还没去过春到河畔,那今年不妨和家人一起去看看。去欣赏这31年来的本土华族文化,如何不断推陈出新,海纳百川,强调的不仅仅是华族文化,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撇开文化、传统不谈,无论你认同与否,就让这浓浓的人情味,精彩纷呈的节目,这璀璨绚丽的烟火,在点燃滨海湾夜空的同时,与你和挚爱之人相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